十堰网5月16日讯(程 勇):近年来,丹江口市为完成“一库清水送北京”的神圣使命,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全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严格防治和控制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开展生活污染防治,累计投入环保治理资金3.4亿元。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93平方公里,大力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4.2%提高到50.5%,局部生态得到较大改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丹江口市的自然、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因为两次淹没,两期移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有限资源先后遭受重大损失。二是受大坝加高和水库蓄水影响,丹江口市经济总量严重受损。大坝加高施工期间将直接减少我市财政收入6.82亿元,调水营运期每年该市将减少财政收入1.13亿元。三是作为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市属国家限制性开发区域,今后的经济发展受限,原有依靠水电优势形成的产业结构必须进行根本性调整,内生发展力进一步削弱。四是新老移民问题、外迁内安问题、恢复重建问题交织,面临着较为突出的不稳定因素。五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国家每年投入有限,该市每年能够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与水源区生态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生态环境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服务好南水北调工程,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移民稳得住、能致富?该市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坚持把工业作为第一抓手,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重点扶持柑橘、水产、养殖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建设全省农产品加工百亿元县(市)。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水源地这一优势,发展库区水体旅游,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构建适应水源地要求的新型产业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