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正文
竹溪县“n+1”模式关爱“留守”老人如火如荼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2年5月31日5:12 文章编辑:耕夫
    十堰网5月31日讯(罗立政 魏义德):“以乡民政干部为主体的服务队,他们隔三差五地到我家里来看望和慰问我,总是帮着我解决实际困难,最近他们又为我提高了低保标准,在他们的关心下,现在我的生活条件好多了。”这是家居湖北省竹溪县新洲乡南花村65岁“留守”老人段家兴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昨日,笔者专程上门见证了那位老人逢人就说的肺腑之言。当前,竹溪县新洲乡的“留守”老人们谈及晚年生活时,他们的脸上大多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逐年增多,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新洲乡共有总人口21228人,有60岁以上老人3105人,其中“留守”老人1245人,分别占全乡总人口的14.6%,占60岁以上的40.1%。这些“留守”老人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部分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疾病多,还要带着1-2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但生病,他们的生产生活就成了困难,给社会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新洲乡探索和实施了“n+1”关爱“留守”老人模式,使农村的“留守”老人晚年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据乡民政所干部介绍,该乡“n+1”的模式,就是由乡民政干部,乡、村、组、愿意者、邻居加上党员中心户共同组成的一个联合体。实行每个村、组由乡党委和政府班子成员挂帅,每个“留守”老人有乡民政所干部、村、组干部、邻居之间和党员负责关照“留守”老人。关照内容是老人的身体状况,需要代办的低保申请、救灾救济申请、用电申请、社保申请、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代理家务包括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留守”老人定期购买粮油、洗涤衣物被褥、维修更换灯具、检查疏通水管等。
    今年初,乡民政干部会同辖区的村、组干部,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对辖区的“留守”老人进行了全面走访活动,按照知准确住址,知身体状况、知赡养人去向和联系方式等情况,全面掌握“留守”老人情况,并逐户逐人建立信息档案,对特殊“留守”老人实行动态化管理。同时,对每户老人身边的事都细心调查,参与人员变“传统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主动上门服务,切实为“留守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协助解决其实际问题及困难。据统计,该乡“n+1”模式自今年开展工作以来,共为“留守”老人开展各种送温暖活动1245人次,服务对象达到了100%。
    目前,此作法正在全县推广之中。竹溪县地处鄂西北边陲,是湖北省出渝入陕的西北门户,东邻本市竹山县,南靠重庆市巫溪县,西北与陕西镇坪、平利、旬阳县接壤。地势南高北低,境内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276米,版土面积331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05个村,15个农林特场,总人口37.3万人。经调查统计,到目前,全县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6159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其中,城区总人口62000人,城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6396人,占城区总人口的10.3%。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49032人,其中“留守”老人18823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8.39%。这部分弱势群体就更需要“n+1”模式来弥补“留守”老人日常生活的特殊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