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6月2 1日讯(周彩霞 亢子昂 郭迪泽): 8年近3000个日夜,他以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和对群众的无比深情,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带领信访干部矢志维护社会稳定,亲自接待来访群众逾万人次,倾心化解着一个个社会矛盾。正因为这样,竹山县信访局连续五年被十堰市委市政府授予“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他个人也获得了诸多殊荣: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连续八年被评为市县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勤政廉洁标兵。他,就是竹山县委办副主任、县信访局局长黄崇周。
视事业为生命 爱岗敬业甘吃苦
信访部门一直被人们看作是“清水衙门”,爱岗敬业的黄崇周却视信访事业为生命,甘之如饴。
竹山地处川、鄂、陕三省五县毗邻地区,社会矛盾复杂,信访工作压力大、责任重。2004年2月刚调任县信访局局长时,曾有好心的朋友劝他“迷途知返”:“去哪儿都行,千万别去信访局。信访信访,办信接访,一无钱,二无权,单凭一张嘴巴,说不完的事,道不明的理,呕不完的气……”可他却不以为然:“信访部门是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的工作,只要有心,一定能干出一番名堂。”
从事信访工作八年来,他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忙起来经常工作到深夜,星期天还要带岗值班,随时接听来访电话,及时处理到市、赴省、进京越级上访事件及劝返事宜。面对每一位上访群众,黄崇周总是热情接待,详细听取和记录来访反映的情况和要求,每年摘录信访工作笔记10万字以上。群众反映有道理的,他详细告知来访群众应找哪个部门解决和怎么解决,同时严格按程序交办转办、协调督办;对群众诉求没有道理的,他也不烦不躁,耐心讲政策、讲道理;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积极向上争取想方设法尽快解决;碰上情绪激动的,他也能“逆来顺受”,甘当上访群众的“出气筒”,使不少上访群众暴跳如雷而来、心平气和而归。
视群众为亲人 尽心竭力解民忧
群众利益无小事,信奉这一工作原则的黄崇周,在接访中总是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他常说:“只要心中装着群众,没有办不好的事情,即使要求过高,只要以情感人,群众也会理解你。”
2011年11月8日,竹山县潘口乡潘口河村周自祥因其家中衣服与塑料壶摩擦产生静电,引燃存放在家中的汽油而发生火灾,夫妇二人被严重烧伤,两人花费医疗费30余万元。追根溯源,其家中汽油系其受雇于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恒通项目经理部,负责在停电时为潘口河联通基站发电所用。事发后,恒通项目部仅支付了4万余元医疗费,坚决表示只有合作关系和雇佣关系而无劳动关系。双方互不退让,致使忧愤交加的周家人频频上访。黄崇周每次听到周家人的陈述都禁不住潸然泪下,他无数次往返于恒通公司、医院、伤者所在地调查、协商,最终促成恒通公司比照交通事故最高赔偿额赔付给伤者现金44.18万元。为切实解决伤者后顾之忧,他积极为伤者减免医疗费10万元,还从信访救助基金中为其申报5万元,协调潘口乡政府将周自祥夫妇纳入低保救助对象。事后,周家人敲锣打鼓为县信访局送去一面“为民排忧,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锦旗。
官渡镇居民陈绪美因违法占地建房被国土部门查封,一下子由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沦为负债23万元的特困户。1997年起,心理失衡的陈绪美多次赴京、省、市“讨说法”,黄崇周会同县国土局等六个部门人员多次登门息访,一方面耐心细致做陈绪美思想疏导工作,一方面协调官渡镇党委、政府从六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解决其生产生活困难。为支持陈绪美建房,他亲自协调屋基场,办理建房手续,送砖送水泥、送粮送衣被。在他的倾心支持下,陈绪美终于建起了两层六居室新楼房。
视学习为动力 开拓创新勇探索
黄崇周刚调入竹山县信访局时,局里只有3位同志,整天围着接待、登记、收转信件,工作缺乏活力。如何将信访局一班人凝聚起来,形成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工作合力,这是黄崇周上任伊始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
他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始终把抓好党建工作放在首位,致力于增强全局干部的凝聚力。他主持建立了党支部重大事项集体议事、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党员学习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等制度,促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力争上游的良好局面。
随着竹山县企业改制、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群众信访问题不断增多,信访部门愈发显得力不从心。黄崇周深刻认识到,信访部门必须树立起办大事的权威。他从提高部门自身素质抓起,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信访工作制度,建立起信访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和责任机制,使全县逐步形成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新《信访条例》颁布实施后,他积极履行《条例》赋予的职能,积极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有关建议。2007年潘口水电站建设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启动,他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议,组建5个巡回工作组深入实地专门协调处理征地拆迁纠纷,确保了工程建设中没有发生一起到市以上越级上访。
“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办不好群众的事,就对不起党和人民!”正是凭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赤诚,在县信访局长这个位置上黄崇周一干就是八年,他用满腔的热爱和无比的深情,诠释着一名合格的基层信访局长的深刻内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