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8月2 0日讯(王 锐 梁祖奎 刘磊):8月17日,竹溪县向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虞龙和中心学校校长李再朝专程来到该县法院,对法院的司法建议进行上门回复。 今年2月以来,该县向坝中心学校多次到向坝法庭反映向坝乡适龄在校学生有36人陆续辍学,这些学生经老师家访做家长工作劝返仅10人
回校。2月28日,向坝法庭到学校作了专场法制教育讲课,通过现场教育和讲解,学生不上学的人数相应减少,但仍有家长未送其子女到校接受
义务教育。 6月27日,该县向坝乡人民政府向法庭起诉了6件家长未送其子女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案件,请求通过法律途径让家长督促学生到校读书
。该县法院和审理案件的向坝人民法庭法官通庭前、庭中和庭后的扎实工作、倾情付出,赢得了各方信任,所有辍学孩子9月1日将重返校园。
不理解,缘于少沟通——让法官走出去
“我们自己的孩子,政府凭什么要告我们?再说,孩子是自己不想上学的,我们也想他多读点书,以后有出息。”当家长们知道政府起诉
他们要求送孩子到校读书后,学生家长很是不解,甚至愤怒。 许多听闻此事的百姓也很茫然,因为这样的事他们也是生平第一次碰到。“不要着急,看看法庭怎么调查审理。”明理的家长说话了。 “不让孩子上学,政府应该告他们。”当地群众议论纷纷。 因为案件牵涉政府、学校和学生家长等多方关系,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处理不好易激化矛盾,引起对立,引发群体性的纠纷,还会
引起对公正司法的误解和法院形象。向坝法庭负责人虞名波深知:此类案件的原、被告身份特殊,案件性质特别,要解决矛盾,取得圆满效果
,首先要取得家长们的理解、信任,法官一定要“走出去”,深入群众,了解实情,积极调解。 6月28日一早,虞名波带上法庭干警对被诉的学生家长进行走访调查。每去一户,都请上当地熟悉地方风俗有威望的长者或当地驻村干部一
起。 在胜丰村张某家,法官们见到了没有上学的孩子和他的父母。张某夫妇听完法官的劝说,张某夫妇表示,他们也很无奈,孩子厌学,苦口
婆心地劝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和学校老师沟通了,但孩子就是不愿意去学校,加上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所以孩子就没上学了。 知道情况后,法官主动和孩子聊起了天,问他有什么兴趣爱好,长大后想做什么。这一问,孩子来劲了,“我喜欢做一些小发明,比如木
头做的小汽车,纸做的小飞机等,长大后做一个发明家,因为我在书上看到爱迪生发明了灯泡很神奇,也想做一个那样的人。”“你从哪里知
道的爱迪生和他发明灯泡的故事?” 法官接着问。“从老师讲的书上啊!”孩子回答的很干脆。“那你想知道他是怎么发明出灯泡的吗?”“
当然想!”孩子仰着头回答。“你刚才说是从老师讲的书上知道的爱迪生和他发明灯泡的故事,可是你现在不读书了,又怎么会知道他是怎么
发明灯泡的了?”孩子陷入了沉默。“只有继续好好读书,多学知识,你才能知道爱迪生是怎么发明出灯泡的,以后你才能像他一样做出你想
做的东西出来。” 法官适时的予以鼓励。听完法官的话,孩子点了点头。 谢谢法官,只要孩子去读书,我们就是再苦再累也愿意供。”张某感激不尽,硬要留法官们在家吃饭。“你们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
教育,对他多鼓励,不能打骂。” 法官对张某说,婉拒了吃饭的邀请。 在二坪村肖某家,法庭工作人员只找到了辍学学生年近八旬的爷爷,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去了。从邻居和爷爷那里得知,孩子以前成绩
很好,但后来迷上了网游,爷爷又管不了,孩子就此辍学。法官向其爷爷要了孩子父母的联系方式,准备回去后与其联系;找到了当地的村委
会干部,询问情况是否属实,并让其留意孩子父母回来后立即与法庭联系。看到法庭干警这么远的跑来,村里很多人都围了过来,看着法官微
笑的让孩子的爷爷注意身体,亲切的与群众聊天,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问这问那,法官索性现场开起了法律讲堂。很多学生家长纷纷表示支
持法庭的工作,要积极送孩子上学,绝不会让孩子失学、辍学、逃学,尽好一个做父母的义务。 家住花柳凸村的邓某则称,他家的孩子不是不想读书,他们也支持孩子读书,但班上有的老师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己孩子成绩差,
老师对他不闻不问,有时还挖苦、讽刺,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怎么也不愿意去学校了。法官立即将这一情况记录下来,对李某说,“我们将
你所说的情况已经作了记录,对此将作详细的调查,一定向学校领导反映。” 当天,法官们对案件涉及的全部6户家庭进行了走访,掌握了第一手信息,为开庭调解做好了准备。
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把群众请进来
向坝法庭的法官们在深入群众家中洞察矛盾背后深层原因的同时,及时将此案情况向院领导作了汇报。院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快速办案,
慎重审理 。6月29日发出了开庭公告,8月3日由该院副院长甘霖亲自担任审判长,集中公开审理此批案件,并邀请当地县、乡人大代表、学校
老师、村委会干部和当地群众旁听。 法庭上,学生家长虽经法官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对法庭的工作表示理解支持,也懂得了一些法律知识,但因原告的身份特殊,仍对法庭能
否公平公正审理怀有质疑。法庭调查和辩论中,学生家长再次提出“政府没有资格起诉学生家长,孩子不读书是自己家的事;有的小孩自己不
愿意读书,家长也没办法;学校有的老师歧视学生,造成学生厌学”等问题。 “孩子是你们的未来,也是国家的未来,无论出于客观情况或是主观原因,都要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这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对于你们
反映的情况,法院会向党委政府建议,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无论如何,下半年一定让孩子上学。”副院长甘霖苦口婆心。 经过解释法律和耐心释明,在合议庭法官主持下,达成了一致,学生家长保证于9月1日送孩子到学校读书,直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期间
不得辍学、退学或逃学,案件得以当庭调解。 “这次庭审我们村干部和群众都受了教育,我们一定全力督促所有的适龄孩子今秋全部入学。”县人大代表、向坝村党支部书记袁连辉对
法官说道。 “法官是真正为群众着想的,做了这么多,都是为了我们。”休庭时,参与旁听的群众唐永清说。 “是你们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法律知识,我们一定会按时送孩子到校读书,接受教育。”学生家长李某夫妇真诚地对承办
法官虞名波说道。
案结只是逗号,圆满才是句号——再回访发出司法建议
案件虽然审结了,但结案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如何通过案件的审理解决孩子未来上学的根本问题,一直是承办法官心里的牵挂。 8月4日,法庭法官们又带上法律宣传册再次走进学生家长和部分群众家里,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讲解,对此案进行跟踪反馈。 8月9日,针对适龄学生未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原因,结合案件反馈和群众走访,竹溪县法院向当地乡政府发出了司法建议:一、安排有
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责,加强对街道、学校附近网吧的监督管理;二、敦促教育部门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村组农户开展相关
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 “案子审理完了还帮我们找不足,提建议,想办法,真是十分感谢,我们一定依法履行职能,按照司法建议的内容逐项改正,开学时孩子
一个都不会少。”向坝乡乡长虞龙对法庭负责人虞名波说。 “我们计划在新学期的第一天,对学校全体老师进行一个职业道德和素养的专题讲座,消除个别老师对学生的歧视,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当法官再次来到学校时,中心学校校长李再朝真诚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