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0月11日讯:近年来,竹溪县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四项制度,着力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五型”(即:学习型、实干型、亲民型、创业型、协作型)人才,为大学生村官成才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结对帮带制度。针对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不了解,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等实际,建立“5+1”结对培养机制,即县领导、组织部干部、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村党支部书记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帮学习、传技术、教方法、带工作,跟踪教育培养,帮助大学生“村官”编制任期规划、制定任期目标。
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组织联谊交流活动制度,为大学生村官交流、学习搭建良好平台。近年来,该县先后召开座谈会8次、及时了解村官们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创业计划,帮助他们化解工作、生活中的矛盾和难题,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建立列席旁听制度。在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中,对有条件的乡镇,要求乡镇党委结合实际情况,轮流邀请大学生“村官”列席乡镇党委政府有关会议,更好地了解本乡镇及全县的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帮助其尽快熟悉并掌握上级动态,推进驻村工作的有效开展。
建立多向交流制度。采取实地走访、电话询问、书面交流等形式,在乡镇党委与大学生村官间搭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开通微博等形式,在大学生村官间构建倾诉和了解的平台,促进其相互学习、相互关心,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姚运华 李配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