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0月12日讯:竹溪县新洲乡在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过程中,坚持“重点培养、严格管理、关心厚爱、注重实践”的工作方针,确保“选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力促大学生村官能干事、干成事、早成才。
帮带结合,促大学生村官角色转换。从校门走向社会,大部分村官都还不适应这一角色的转换,该乡建立传帮带制度,为大学生村官明确了一名乡镇领导培养、一名村干部帮带,帮学习、传技术、教方法、带工作,实行手把手、一对一的帮带培养。大学生村官入乡进村后,村党支部书记、种养业“土专家”为他们现身讲解、传授技能,使他们尽快熟悉农村工作,使其实现由“大学生”向“村官”的角色转变。
严管结合。大学生在校学的是理论知识,但没有农村工作经验,更不善于积累经验,该乡实行“周清月结”, 让大学生村官在每周日机关干部“周清月结”工作例会上,向党委、政府详细汇报上周例会计划本周应开展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具体落实了哪些、还有哪些未落实、为何未能完成、下一步有何打算及学习生活中的心得体会、自身思想和角色转变、在基层锻炼成长的收获等情况进行汇报,既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又锻炼了写作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同时让他们时刻牢记自身职责,克服“庸懒散软”现象,促其成长成才。
搭建平台,让大学生村官有所作为。一方面将大学生村官安排在任务担子较重的村进行实践锻炼,具体从事移民安置、信访稳定、集镇重点工程建设等一线工作,使他们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历练本领、增长才干,提升他们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激励大学生村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政策优惠。把大学生村官与乡干部一样纳入管理、考评,同时还支持大学生村官积极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从时间上保证他们有考必报,报了必考的政策,激发他们工作热情。(张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