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0月31日讯(刘中华):10月29日下午,房县纪委书记姚天国带领县文体局局长刘世宏一行来到尹吉甫镇七星沟村宝堂寺,实地调研宝堂寺保护建设方案,对《房县宝堂寺文物保护规划》和《房县宝堂寺文物保护工程勘查设计方案》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建议以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复修宝堂寺。镇党委书记田茂成、镇长袁颖陪同调研。
姚天国在调研时指出,宝堂寺保护建设方案应以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一是要做好复修规划,在充分保护文物的同时,在现有遗址上建设保护性建筑,包括建设三层庭院及其宫殿,入寺青石板道路,古戏台,原样摆放和恢复部分古石雕及其文物等;二是要做好勘探报告,查阅史料,走访知情人,邀请相关专家论证,做好建设前的基础性准备工作;三是要做好旅游开发规划,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在宝堂寺附近建设一批有文物原貌风格的建筑及设施,用于旅游接待服务,方便游客观赏游玩食宿。
宝堂寺位于狮子峰岩壁古代石窟西周太师尹吉甫宗庙前,扩建于明朝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三十年(公元1850年)又两次扩建,面积约200平方米,三层庭院,宫殿式建筑,现存石窟,系在一悬岩上人工开凿而成,石窟坐西朝东,分上下两殿,全为石殿。石门、石窗、石鼓、石柱、石栏、石阶雕刻精细,刀法娴熟,与武当山建筑同一风格。上下殿之间,由下殿右侧倚山开凿38级石阶,并用石雕护栏通往上殿。上殿石窟长5.6米,高2米,宽3.72米,正殿两边有配殿。下殿石窟长9米,高4米,宽4.8米,大门为石雕框,两侧有4扇1平方米的石雕艺术花窗。下殿岩壁前寺院现仅存寺院遗迹,尚存有一龟驮碑,高3米,宽1米;碑帽为二龙戏珠浮雕,碑座为一翘首石龟,形象逼真;碑身刻有万峰山宝堂寺立碑记,上载有:“乃古周朝名宦尹吉甫……此地灵人杰……”寺内供奉春秋时周太师尹吉甫石像及三教神像。殿内有神台、壁龛、阳台及记事碑文及动物、花草图案,仪容生动逼真,雕刻刀法娴熟精致。后有古戏台旧址,戏台为一块大石,范围7×8米,现山石上留有11个扎柱石孔。大门用方石雕制,寺中精美的石门、石窗、望柱、挟栏皆就绝壁雕凿而成。寺前宽敞的平台有高大庄严的龟驮碑,碑上有浮雕龙凤碑帽,神兽就岩石而凿,栩栩如生。
宝堂寺是中华诗祖•西周太师尹吉甫宗庙,由于人为毁坏和自然风化原因,宝堂寺石雕文物损毁严重,亟待保护。为了传承弘扬诗经尹吉甫文化,经过县委、县政府的多方努力和多位专家的积极呼吁,宝堂寺已被列为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诗祖•西周太师尹吉甫传说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省委宣传部长尹汉宁的批示下,省文物局将宝堂寺复修列入重要文物保护建设工程,交由房县具体实施文物保护及复修工作。为实施好这一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县委书记沈明云按排县文体局和尹吉甫镇具体抓好工程实施工作。县文体局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和古建专家,按照修旧如旧原则,精心做好前期复建规划,努力将宝堂寺原有风貌展现出来,以便于专家学者研究和游客谒拜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