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1月12日讯(章承超):“便民驿站真好,今天不但事办的好,而且还吃了个肚儿圆咧。”11月7日,竹山县深河乡井泉村二组村民刘代友在村委会补办完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手续后,满面春风的回到家向邻居高兴的说。
据了解,今年7月份征收“两金”时,刘代友夫妇正在外打工,他得知村干部为自己一家垫付了医疗保险金和养老保险基金非常感动。今天上午刚回家,他就急忙到村上补交“两金”,因库水绕道30多里路来到村委会。值斑村干部热情的为他递上一杯茶,待事情办完,正是中午,村干部又安排他与其它三位办事的村民在村委会就餐。刘代友说:“他每次来村上办事都要受到如此热情的接待和贴心服务。”
自2003年由原来2个自然村合并为新井泉村,村委会设在中心位置柯家山。十多年来,村支两委班子不断的更新服务群众的理念,使1500余村民已然融合成一个“大家庭”。村委会每天都有来办事的、说事的群众。
井泉村村民住居分散,来村办事的村民有十几里路程的,远达30多里路程的,为解决村民中午办事晚了饿肚子、渴了喝茶的问题,村委会开设了一个简易食堂,请专人做饭烧水,免费方便村民。
“村民来办事,有时办证、盖章还须到乡政府里,路远车不便,村干部就把要办的事一一登记,由村干部办好,再分片下村时送到村民手中。“我每年为村民办证、带东西都上几百次呢!成了名副其实的为百姓办事的‘中转站’”。村主任王安全笑着说,
“为方便村民,村委会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确保天天有人接待群众,让群众有事而来,满意而归。十多年来,村里没有一起越级上访者,所有的矛盾都在村里调解了。村民称:这里是群众来访满意的“说事厅。””村支书陈善典说。
“一个村委会,既是村民建言献策的“聚议厅”,群众来访的“信访办”,又是村民办事的“中转站”,更是服务村民的“大食堂”,多年如一日,这就是村民心中的“便民服务站”。井泉村村委会。“天热有水喝,天冷有火烤,办事有饭吃,住井泉村的村民都有一种幸福和温暖感”。村民张吉玉很感慨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