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1月29日讯(张毅):今年以来,竹溪县新洲乡党委政府坚持 “稳特增效、兴渔富民、旅游活乡”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了解,该乡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9元,增幅高于全乡平均水平。
壮大特色产业,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上实现新突破。以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为重点,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着力完善产业化扶贫机制。引导扶持群众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调整种养结构,以2万多亩优质茶园为依托、以10500亩核桃产业为主导、以7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特色,形成“山上林果茶,水上鱼虾鸭,库区休闲度假”产业格局。
加强基础配套,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先导工程来抓,以移民迁建为契机,高标准建设新集镇,建设移民安置点9个,大幅提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大力推进通村水泥路建设,使全乡通村水泥路总里程达到195公里,提档升级环库公路线,新建新发、烂泥湾等十处水上码头,水上交通线初步打通。大力实施民生工程,马家河、双龙片区8000人安全饮水顺利实施到位,今年又先后实施了沼气500户,改水改厕40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60余盏,完成道场硬化4200㎡,以水天公路沿线为主,完成房屋外形改造185户,并实施了土地治理3800亩,有效增加了人均耕地面积。
实施重点突围,在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上实现新突破。按照“整体规划、集中投入、综合开发、合力推进”原则,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实施一批重点开发建设项目,着力解决高山地区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着力改善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环境,按照试点带动的原则,2012年,率先在水天公路沿线的潭口河、新发、紫金洞三个启动新农村试点建设,共集中建房138户,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山、二高山群众出行和吃水不便的难题。今年8月底,又以新发、南花村为主,全面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将集镇向老乡政府延伸,配套相关基础设施,新建索桥三座和2000米沿湖生态景观路。截止目前,沿湖生态景观游步道、改造区公路升级主体工程已完工,相关配套设施已到位,141户重点危旧房屋改造任务现已完成112户,三座索桥已建成,农村安全住房问题彻底解决,基本实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
加快综合开发,在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上实现新突破。继续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强化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着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环境美化。坚持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完成荒山治理3800亩,新建一条2公里的沿湖生态景观游步道,新建集中安置点1个,建设文化公园1个,新建垃圾池120个、垃圾中转站6个、垃圾填埋场1个,配置垃圾箱160个,垃圾清运车辆2台,修建通院到户路2公里,对通村水泥路进行全面绿化,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创新推进机制,在确保扶贫开发成效上实现新突破。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围绕贫困地区发展和扶贫对象致富,建立以示范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完善“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机制,完善资源整合机制,设立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发挥各类资金的聚合效应,使扶贫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