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月17讯(王仕远 胡大文):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东部,地处汉江中下游,是汉江平原与秦巴山区的结合部,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是全省25个国家贫困县之一。从2006年起着手引进肉鸡加工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2012年实际肉鸡出笼2230万只,已成为了丹江口市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领导推动。为了加快发展丹江口市的肉鸡产业的发展,促民增收,一是丹江口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领导专班对外招商引资,经过努力,2007年成功引进了雨润集团投资1.2亿元,在丹江口市成立了肉鸡加工龙头企业--丹江福润禽业食品有限公司,为推动我市肉鸡生产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是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肉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畜牧兽医局,确定一名副市长主抓,成立一个专班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落实;三是每年把肉鸡发展任务纳入各乡镇办量质化考核目标,市政府与各乡镇办签订责任奖,年底进行考核,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结合移民内安,切实解决好了肉鸡产业发展的各种问题,积极为肉鸡产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确保肉鸡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稳步推进。
政策促动。丹江口市委、市政府为了支持肉鸡养殖产业发展,促民增收,一是出台了《关于加快丹江口市肉鸡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优惠政策,对发展肉鸡养殖的企业和农户,建设用地按农业用地审批,并免费负责水、电、路三通。二是资金扶持,2007年市财政拿出5800万元对大型肉鸡养殖企业和加工厂给予重点扶持,对养殖户新建鸡舍给予每平方30元补助。2012年我市整合支农资金2000多万元,新建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新增标准化肉鸡养殖鸡舍5万平方米,鸡舍面积累计达到45万平方米,新增养殖能力500万只。累计建设种鸡场4个,存栏种鸡20万套,新建20万吨饲料厂一个,建设肉鸡标准化养殖企业(规模户)521个,其中年出笼在百万只以上的5个,50万只以上的10个,10万只以上的30个,万只以上的486个,目前年养殖肉鸡能力达到3000万只以上,年为农民增加纯收入6000万元以上。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2012年市政府继续安排“以钱养事”专项资金100万元,专门用于全市规模化肉鸡养殖及其产业化技术服务,包括聘请技术人才、进行技术培训、加强化验设施建设等,极大的缓解了技术服务的资金压力,推进了肉鸡产业的发展。
服务拉动。一是成立的丹江口市惠农畜禽养殖服务有限公司、丹江口市福星禽业合作社等肉鸡养殖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壮大起来,分别为全市肉鸡养殖户实行“四提供一回收”全方位服务。二是划片定点服务。三是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四搭建服务平台,为肉鸡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目前,该市肉鸡产业化链条已基本形成,有种鸡养殖与孵化、饲料加工、肉鸡养殖、肉鸡加工与销售、有机肥加工与销售等,肉鸡生产快速增长,新一轮鸡舍建设高潮已经掀起,福润公司屠宰加工量日益扩大,为全市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