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3月25讯:春天灿烂的阳光照在湖北省郧西县河夹镇东寺村归仙河上,田野里机声轰轰,“嚓嚓嚓”苗圃地除草锄声阵阵,构成一幅繁忙春耕图。近日,在东寺村核桃苗圃基地里,老板殷耀民正和羊尾镇干部柯长学商谈关于订购2.7万株核桃苗木的协议内容;村民殷耀平正操作微耕机耕地,忙得脸上流汗顾不上擦。
殷耀民,现年50岁,河夹镇东寺村八组人。90年代走出生他养他的归仙河到二汽当了一名职工。后来停薪留职开始销售汽车配件,然后在襄樊成立兴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办一家兴东宾馆,资产评估1500万元。
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不料2008年世界经融危机让宾馆几乎陷入停业状态,宾馆80个床位,每晚入住率不到10人。
殷耀民正在为宾馆经营滑坡焦头烂额时,林权改革的春风吹进了归仙河畔,让垂头丧气的殷耀民看到一线希望。他风风火火赶回生他养他的故乡——归仙河,把他的想办林特基地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想法告诉在家务农的哥哥殷耀平,和哥哥的意见不谋而合,殷耀平答应帮他管理基地。
于是,殷耀民抢抓郧西建设30万亩核桃大县的机遇,投资100余万元,以每亩年付租金450元的价格,租赁本村8组1组郑大朝、郑大国、张绪书、张绪国共20家农户的土地50亩,租期暂定5年,建起优质核桃育苗基地。
但好事多磨,为了选择优质核桃品种,殷耀民风尘仆仆北上陕西西安杨凌,南下湖北夷陵经济开发区,终于选定香玲、清香两个优良核桃品种作为苗圃骨干培育品种。
核桃育苗接穗是关键。开始时,为了从距离900公里的杨凌运回接穗,晚上10时30分从杨凌开车,紧赶慢赶回到郧西河夹天亮了。路上为了防止接穗脱水,他们用布蒙着,一路吹回来,接穗部分脱水。后来改办用黑蕊棉包着才强一点。
后来,他们建立了采穗苗圃,接穗远距离运输的问题得以化解。
殷耀民一手抓苗圃建设,一手抓核桃苗木栽植,已在归仙河沿岸、赛家坡栽培香玲核桃400亩。
为了解决核桃栽植地块不荒草,水肥不流失的问题,他们探索在基地里套种红薯、花生、黄豆、小豆等矮杆作物,去年插红薯20亩,收获红薯7万斤,加工粉条4000斤,加上核桃林下套种黄豆、小豆、花生年创收入7万余元。黄豆、小豆的根溜菌促进苗木生长。
他们在收获林下经济的同时,也对核桃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套种和不套种效果不一样,套种的核桃林地和不套种的地块虽然同一人员、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同一时间、同一栽植方法,但套种地块通过及时补充水肥、除草等粗细化管理,促进苗木生长早挂果早见效。只隔了个埂,但效果明显不同;套种的核桃苗高1米,看上去油光水化、粗壮;没套种苗高0.5米,黄皮寡瘦;套种的地块苗木成活率达80%,没套种的成活率仅达50%。
刚解决完苗木荒草水肥流失的问题,苗圃苗木嫁接又火烧眉毛摆在眼前。他们又急急忙忙从陕西西安杨凌和河南南昭以每株1元的价格请来20个熟练技术工人嫁接苗木。
前脚送走嫁接工人,后脚又遇上资金投入后劲不足。平时轻易不求人的殷耀平,这次求爷爷告奶奶,搬着他本家叔叔脖子摇,求他担保在农业银行贷款5万元,以解燃眉之急。他本家叔叔平时嘻嘻哈哈,这次把殷耀平看了又看,头摇得像个拨郎鼓。
镇林业站技术人员经常来到苗圃基地提供育苗、栽植、嫁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的优质技术服务与家门的冷淡态度形成巨大反差。
历经千辛万苦,迎来春华秋实。殷耀民的核桃培育基地迎来收获季节,今春,核桃苗圃基地可出圃优质核桃苗18万株,产值180万元,已实现销售收入8万元。8年后,栽植的400亩优质核桃全部挂果,年林特收入将达到162万元。
不仅如此,东寺村8组、1组村民李昌全、张远堂、解金成、殷荣朝等20多位农民通过在核桃基地劳务,不用背井离乡年人均创收入1万余元。
谈到今后的发展,殷耀民高兴地对笔者说:“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我们深受鼓舞,打算在年内成立东寺林特产业合作社,让农民带着土地入社,我负责出资金,林业站负责技术指导,把核桃基地面积扩大到5000亩,8年后核桃挂果,仅此一项为500户合作社社员户平增收4万余元。”
该县县委常委、分管林业的副县长金善朝深入到河夹检查林业生产时,对殷耀民投资开发荒山建核桃基地,创办林特合作社,农民特拿土地入社引导农民共同致富的作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当前解决林特产业建设缺资金、缺技术、土地难调整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龙带九蛟,九蛟同致富,在殷耀民等核桃栽植大户的带领下,该镇东寺、杨家湾、刘家湾、火车岭共计2000余户栽植核桃1万余亩。(郧西县林业局 徐道友 李德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