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3月6日讯(王印):日前,从全市质量兴市工作会议获悉,十堰市政府再次将商标发展工作提升到战略层次来安排部署,重点是建立商标发展的激励机制。市政府对一批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知标企业进行了表彰,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市政府奖励50万元;对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的市政府奖励5万元。
“武当道”商标2012年9月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在此次全市质量兴市工作会议正式颁发证书和牌匾并获得市政府奖励。2009年,十堰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武当道茶品牌整合和打造工作。短短3年时间,武当道茶迅速成为“湖北第一文化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第八届中国农交会金奖产品”、“湖北十大品牌茶”、“中国农产品百强区域公用品牌”,区域品牌价值已达到12.74亿元。
新闻琏接:
武当道茶品牌挖整研究打造
西湖有龙井,武夷产岩茶,寺院生禅茶,武当出道茶,这是全国的四大特色名茶。
武当道茶品牌打造源于武当山八仙观茶场总经理王富国的挖整,1986年,王富国任八仙观村村主任带领山民垦复了荒芜的83亩茶园,逐步发展到3000多亩优质茶园。王富国诚请专家指导,倾心研制茶叶,1991年5月30日,武当剑茶、武当针井获省名优茶一等奖。1995年10月,武当银剑获第二届中国农博会金奖。武当银剑茶1995年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6年,王富国诚邀民俗和武当文化研究专家学者袁正洪义务奉献研究武当道茶文化。1999.9,农业部授予八仙观村(场)“中国道茶文化之乡”。 2001年7月,武当道茶通过OFDC欧盟国际有机食品认证。2002年11月,武当针井被省工商局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王富国和袁正洪经多年的研究,确定“武当道茶” 品牌名称,并撰文“仙山武当道茶香”, 先后被新华社中新社十堰日报等多家媒体刋登。
2003年初,袁正洪建议王富国2000元注册“武当道茶”品牌商标,由于王富国工作太忙,沒在意注册,被邻近的浪河镇的宣传委员看报后立即申报注册“武当道”( 茶叶)商标。
在武当山特区管委会的重视支持下,2008年8月20日,王富国、袁正洪专程北京参加《国家质检总局武当银剑、武当针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论证会》,王富国、袁正洪从十个方面汇报了以“武当道茶” 起名品牌的建言,受到与会专家的重视和一致确定为“武当道茶”, 其武当银剑、武当针井等品名为“武当道茶” 品牌中的系列产品。
在武当山特区、十堰市和省非保办的重视下,2009年2月,王富国、袁正洪、毛雅鑫执笔撰写《武当道茶传统炒制技艺》,申报被评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王富国热心将“武当道茶” 品牌奉献出来支持十堰市打造武当道茶品牌产业。
2009年7月初,省农业厅与十堰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加快十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合作协议,省农业厅祝金水厅长要求,着力支持十堰市统一打造“武当道茶”品牌,做强做大十堰茶叶产业。
2009年7月下旬,十堰市政府拨出专款30万元,购买了“武当道”商标,将武当道茶商标提升为全市公共品牌,委托湖北武当道茶产业协会进行统一管理使用。
2009年9月6日,湖北茶叶产业首个全省性的行业协会——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隆重成立。2009年10月24日,湖北第一文化名茶“武当道茶”高层专家论证会在武汉东湖大厦召开,专家们经充分讨论和认真评审一致推荐“武当道茶”为“湖北第一文化名茶”, 极大地推动了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和产业发展。
2010年4月17日,十堰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武当道茶品牌推介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农业大学等三十余名农业、茶叶界专家,及中国道教协会等社会知名人士,经过现场品尝、论证,一致认为:秦巴武当山区是中国茶树原产地和中国道茶发祥地,武当道茶生产历史悠久,武当道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叶品质优异、产业基础扎实,具有成为世界文化名茶的优势条件。
多年来,省市领导、省市农业等部门十分重视武当道茶及全市茶叶支柱产业的发展,使生产规模由1981年的7.5万亩,已发展到目前的近50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武当道茶产业已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水源区的重要生态环保产业,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城乡居民转移就业的民生产业。张嗣义表示,弘扬武当道茶文化,科学整合山区优势资源,打响武当道茶品牌。将用10年时间,使十堰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使武当道茶成为十堰继名山、名水、名车之后的第四张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