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边贸集镇在腾飞——记房县门古寺镇秦口村党支部村委会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3年7月30日7:34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7月30日讯:房县门古寺镇秦口村,位于房县门古寺镇的西北部,距县城53公里,北与竹山县深河乡两道村相连,是原秦口乡政府所在地。2001年机构改革,拆销乡政府并为门古寺镇。但秦口村没有因撤并乡镇而停滞不前,秦口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人民艰苦创业、奋勇向前,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确保了一方平安,促进了经济腾飞。
    撤并乡镇后,秦口村由原来的秦口、魏家、小高塘三个村合为一体,命名秦口村,由十四个村民小组合为现在的八个大组,现居住在本村辖区居民1021户,3671人,其中本村现有农业人口708户,2948人,山林面积21040亩。现在耕地面积2283亩,其中水田1483亩。现在耕地面积2283亩,其中水田1483亩,是门古寺镇的水稻大村,2009年被房县粮食局定点生产“神龙贡米”基地,居住着汉、回、蒙三个民族,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秦门路、秦杉路、秦深路、秦窑路与秦口汇合,通信网络、广电、移动电信、联通,实行全覆盖历史悠久、民间文化丰富、历代兵家要塞,被列为房县西部老区村,商货业、服务餐饮业、市场繁荣活跃、是一个自然的边贸口子集镇。
    拆乡并镇以后,由原来乡政府所在的腹地,变为边远的行政村,原来秦口乡申办的秦口边贸集镇规划补彻底取消,使这里区域建设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近几年,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该村两委精诚团结,坚定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精神,带给全村人民筹资筹劳、向上级争取的办法,建起了村砖石,既加快了村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又使村集体消化了债务,拆乡并村后十二年来,修通村级路和作业道25公里,已硬化了  架设大型桥梁两座,架设高塘小河桥梁6座,给隔两河岸的人民群众生产、交通、生活带来了便利。新修硬化渠5000余米,机耕作业道6条,维修河堤险段30余处,新修拦河坝2处,新修以堤带路2.5公里,基本农田得到保护和有效灌溉,机耕作业覆盖面广,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劳力资源。现在走进秦口80%的农户住房条件已基本改造,家用电器齐全,农民也享受了城市生活条件,村庄路通往千家万户,集镇村庄面貌取得了明显的变化。
    以产业带动农民经济收入。近年来,该村发挥地理自然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种植“神龙贡米”800余亩,每年向神龙米交售贡米水稻50万斤,山羊养殖23户,其中200只以上的有3户,栽培核桃基地1000亩,新改茶园250亩,新增烤烟面积300亩,大棚蔬菜种植2户,年收入3余元,外出务工劳务输  出800余人,2000年人平纯收入850元,到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上升到5380元,提高了8信。
    该村处于两县交界区域,人口社情复杂,原来两县交界边界纠纷,村内民事纠纷案例发生频泛,加大了村干部的工作量,分散了干部精力,为彻底治理社会不稳定因素,充分发挥村级各组织的职能作用,以支部负总责,村委纳措施,治保、调解双配套,妇联、群团创文明共建和谐秦口。近几年来,与外县邻村签订联防联调协议涉及两县群众发生的矛盾纠纷,由两县村组齐参与共调解,使两县两未遂犯关系形成了和谐局面,与事相互支持效果明显,村内强化责任,提高便民服务质量,利用村广播室和群众会形势,对人民群众进行政策宣传和法制教育。近几年来该村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安全责任事故,治安案件明鲜减少,无群体越级上访事件,保持了一方稳定维护了一方平安。“十颗星”文明农户占全村75%,支持教育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办实事,得到县教委的好评和认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在世人面前。(张兴成)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
备案序号:鄂ICP备07501808号 联系电话:0719--8651828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尚禹科技 十堰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