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袁正洪为家乡房县挖整尹吉甫传说获准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图文)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8日10:40 文章编辑:耕夫
    十堰网12月8日讯(胡继南、袁  源):中国诗经学会会员、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正洪,凭着热爱家乡房县的赤子深情,风雨房县雎山雎水,三十年收集挖整研究诗经尹吉甫文化和尹吉甫传说故事,撰写《尹吉甫传说》非遗申报书和摄制《尹吉甫专题片》。2014年12月3日《尹吉甫传说》喜获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一些专家学者、市县领导和乡村民俗民间文化爱好者给袁正洪打来电话、发短信,热情祝贺并称赞他为家乡房县挖整研究贡献了一个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名片。
 

2010年8月6

           2006年11月,中国文艺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中国著名书画家
  徐悲鸿弟子、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萧题词“中华诗祖尹吉甫故里”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

 

              袁国宝尹吉甫使用的西周青铜器兮甲盘

西

 
    袁正洪家住在房县城关东街,孩提时父亲袁学朂带他徒步到温泉洗澡,途经东关“周太师尹吉甫”大石碑时,父亲吿诉他这是“尹天官”的碑,尹吉甫文武双全,是房县历史上最大的名人。从此尹吉甫这个名子在他的心中打下了崇敬的烙印。袁正洪1968年参加工作,1975年被抽在县里办展览收集房陵文化。1980年,他从县委办调郧阳报住县记者,开始注意收集尹吉甫的相关资料。1982年,他被推荐到广西大学新闻系读书,上《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课,老师讲到古周朝诗经文化及诗经“六月”、“崧高”、“烝民”中,“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倍感亲切,为尹吉甫是房陵人而自豪,注意从古书上寻找有关尹吉甫的记载,还特地到广西大学图书部购买了《诗经全译》。
    1986年至1999年,袁正洪随民间文化研究知名人士李征康老师先后多次到伍家民间故亊村和吕家河民歌村采访,了解到这两个村民歌之所以深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镇紧连西周太师尹吉甫故里房县,受诗经文化的影响。2001年6月,袁正洪随新华社湖北分社老社长徐士杰到房县榔口乡白鱼村(现尹吉甫镇七星沟村)采访尹吉甫宗庙宝堂寺。2003年9月上旬,袁正洪慕访十堰市群艺馆老馆长、研究馆员徐树裳,他热情介绍了1980年在挖整房县民歌时,发现民间传唱的诗经民歌,袁正洪感到这是一大亮点。2004年6月中旬,经县委宣传部外宣办李先江主任介绍,袁正洪采访房县黄堰村61岁的民歌师刘昌言,不论在唱薅草锣鼓或唱待尸歌时,有时也把《关睢》民歌的前四句作为开场白唱出来,以此起兴显示文雅。2004年8月下旬,袁正洪在十堰城区百二河找到了早上散步的房县文化馆退休的老支书、副研究馆员杨才德,他热情介绍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收集到房县民间传唱诗经民歌的情况。2004年10月上旬,袁正洪到房县门古寺镇考察诗经文化时,镇干部张兴成、望佛山旅游协会会长谢祥林热情邀来胡元炳、邓发鼎等民间歌师唱民歌。袁正洪问他们会不会唱《诗经》民歌,他们说不知道《诗经》是什么,袁正洪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他们说:“这首歌师傅教我们从小就会唱。”袁正洪说:“把诗经民歌唱好了,是个亮点,你们能上报纸上电视。” 此后,还采访到门古寺镇80多岁的老教师王天鹏介绍“诗经童子”念“蓼莪”,余立财唱“伐檀”等《诗经》民歌。
    2006年3月6日,为了挖整以诗经尹吉甫为主的房陵文化,袁正洪、陈吉炎等人发起成立了十堰市民俗学会,致力中华诗祖尹吉甫研究,收集挖掘资料百余万字。2006年10月13日,袁正洪从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得到信息,十堰市自2006年9月份开始,已在向湖北省上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材料,而且必须在2006年10月18日以前申报结束。当时距申报截止日只剩6天。袁正洪在房县榔口乡(现尹吉甫镇)的重视下,废寝忘食,日夜加班,赶写出了《中华诗祖――尹吉甫传说》(26000字、精选照片46张)、整理原摄录的资料,赶制申报材料配套的电视专题片《中华诗祖――尹吉甫传说》(29分钟),通过专家的评审,《尹吉甫传说》分别被列为十堰市和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多年来,袁正洪风雨汉水秦巴武当山区,顶酷暑、冒严寒,冒着山洪暴发、巨大山体垮方、泥石流危险,艰苦前行。一次袁正洪与陈吉炎教授、张华田同志和租用的130双排座司机徐文明,翻山越岭到尹吉甫故里考察,深夜在大山中,遭遇泥石流迷路,万峪乡干部打着火把凌晨2点把他们接到乡上。2005年8月25日,在十房公路沙沟河段突遇百万方的巨大泥石流山体垮方,仅差几秒钟就砸埋他们租坐的130双排座车,同行的一位同志不禁吓了一身冷汗。2006年11月22日袁正洪和陈吉炎教授去北京请名人题词,住每晩15元的地下室廉价房间。中国文化报社副社长杨开金见了惊奇感动地说:“你这正县级干部和陈教授,真是有一种家乡山里人的艰苦精神!”他十分热情帮忙找名人题词。经中国文化报社副社长杨开金引见,徐悲鸿的弟子、著名诗人马萧萧题写了:“中华诗祖尹吉甫故里” 和“诗经文化网”, 殷切希望他们挖整研究好诗经尹吉甫文化和办好网站。2007年7月23日,袁正洪和谢祥林、张兴成到门古寺镇水沟采访,攀悬岩,登南天门,脚被滚石砸流血。2009年8月20日,袁正洪到河北沧洲南皮县黄家窝考察尹吉甫遗迹,暴雨瓢泼桶倒,全身淋湿,脚穿的凉鞋被黄泥地深陷一尺多深,暴雨直顺着脸往下流。夜晚乘火车站票从石家庄到山西太原,用报纸垫到乘客座位下睡觉,次日乘公汽赶到平遥考察尹吉甫曾征战猃狁筑的古城遗迹等。还专程到四川泸州了解诗经尹吉甫文化。袁正洪经研究论证表明:尹吉甫,房陵(房县)人,仕于周朝,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食邑房,卒葬于房,其子尹伯奇故事传说于湖北房陵和四川泸州。
    袁正洪多次深入房县尹吉甫镇、青峰镇、万峪乡等,采访陈伯钧、尹维鹏、刘大斌、尹文清等多人,先后收集尹吉甫的故事50多个。房县万峪乡现年80岁的尹维鹏,不仅能一口气背出尹吉甫下传的56代(部分)家谱,而且能讲尹氏家族争祖宗尹吉甫、夺庙产的传说、尹吉甫外出带兵打仗的传说、尹吉甫的长子尹伯奇的传说等。房县青峰镇62岁的尹义清,是守看尹吉甫祖墓人的后代,他能讲尹吉甫宗庙及宝堂寺兴衰的传说等,代代相传,引以为荣。
    袁正洪经统计,房县现有尹姓后代201户,753人。加外迁到邻近房县的丹江口市官山镇、盐池河乡、十堰市茅塔乡的尹姓,总计326户,1226人。许多尹姓家庭能讲述一些老祖宗尹吉甫的传说故事。袁正洪通过搜集挖整尹吉甫有关文字资料100多万字、录音带20多盘、数码录音100多MB及录像带13盘,拍摄照片资料万余张。
    袁正洪到房县青峰镇进行有关尹吉甫资料的走访调查中,当地的老人告诉他,森林垭有尹吉甫的墓碑,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兴水塘时,尹吉甫的墓碑被用作水库出水管道盖石,现在这块碑还埋在水塘下面。袁正洪得到这个消息后于2009年春,向时任县委书记张歌莺汇报,建议房县要把有关尹吉甫的碑当作文物宝藏挖掘出来进行保护。张歌莺很重视,特给青峰镇拨专款挖尹吉甫文物碑。房县青峰镇党委书记、镇长丁杰和县文体局干部张华田等在仔细地组织清挖靑峰森林垭一处淤泥水塘的排水管道时,找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兴水塘时被用作水库出水管道盖石的纪念《诗经•烝民》作者尹吉甫的大石碑。其碑文内容为:“下马青峰道,焚香拜尹公;出师宣薄伐,作颂穆清风;烟冷千秋石,云幽万古松;允怀文武略,谁嗣奏肤功。”这块清代纪念尹吉甫石碑的出土,对于研究西周诗经文化、房陵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2009年10月,袁正洪在网上查找到了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教授的联系地址和电话,激情地将挖整的诗经尹吉甫文化及照片,用特快专递给夏老。2009年11月,夏老特回信袁正洪说:“尹吉甫是西周宣王时代的重臣,于武功文治都建有重大的功业,是对华夏民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又是确凿可信可考的西周大诗人,他的多篇政治抒情诗保存至今,或美或刺,在思想和艺术上已相当成熟,比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要早五百年。论先后,中国诗史应把他列在前面。你们的发掘使尹吉甫走进了我的视野。诗经学是世界性的学术,你们为之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2010年8月3日,在石家庄召开的中国诗经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大会发言每位代表限定十五分钟,而夏传才会长破例叫袁正洪发言半个小时,其发言中华诗祖尹吉甫与诗经研究引起与会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产生轰动反响。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傅广典主席十分重视支持挖整诗经尹吉甫文化,他在“房陵文化”丛书序等文中说:“房陵文化的发现、认知和认定,肇始于房县。房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时任县委书记的张维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此事得益于记者袁正洪的前期考察和倡导。”“袁正洪先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房县人,对家乡的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感知和认可,特别是对家乡的民歌之多感叹不已,称为‘歌的海洋’。他发现了房县民歌与《诗经》的某种联系和渊源,力主尹吉甫中华诗歌的鼻祖地位,并追踪着尹吉甫的历史足迹。”
    为了弘扬诗经尹吉甫文化,袁正洪、杨兴炳、陈吉炎、袁源等人发起成立了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下,2010年10月,尹吉甫镇党委书记陆龙权不辞辛劳、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及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吃苦耐劳,节假日不休息,诚请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夏传才教授,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华师博导章开沅教授,湖北学术带头人、华师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玉德教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姚伟钧教授,中国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保护委员会专家、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傅广典主席、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袁正洪等20余名专家纷纷联合签名,建议修复中华诗祖尹吉甫宗庙,建立“中华诗祖尹吉甫生态文化旅游名胜园,”实现弘扬中华诗经优秀文化,还原诗经文化,将人类文明的起源呈现给人类,对世界和人类具有历史的意义和划时代的贡献,同时这也是房县历史文化旅游经济增长的亮点,旨在把房县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多年来,在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诗经学会、一些专家的亲切关怀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厅、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十堰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市文体局,房县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房县尹吉甫镇、门古寺镇等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有力地促进了《尹吉甫传说》的收集挖整申报工作。目前,袁正洪正倾心编辑《中华诗祖尹吉甫之研究》等房陵文化的两套系列丛书,进一步弘扬以诗经尹吉甫为主的房陵文化。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
备案序号:鄂ICP备07501808号 联系电话:0719--8651828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尚禹科技 十堰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