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2月9日讯(汤晓斐):在“绿色崛起示范镇”建设过程中,水坪镇以生态宜居为核心,大力实施“生态立镇,绿色发展”战略,全镇动员,全民参与,深入开展增绿护绿、清水、环境整治“三大工程”建设,打造“蓝天、青山、碧水”的魅力“生态水坪”。
实施增绿、护绿工程。 一是继续加大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补植补种工作力度,本着见缝插绿的原则,修补建设“天窗”,围栽荒山坡地,修复治理矿区裸露山体,全面提高绿化覆盖率。二是加快河道、路道及庭院绿化进程。充分利用堤岸、河流等自然生态资源,采取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宜树则树的方式,全面推广区域内河道绿化建设;打造以346国道沿线、高速路两侧为主线,以通村入户路为分支的绿色通道;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大力开展村庄周围、街道两侧、房前屋后、农户庭院补植补造工作,做到全覆盖、上档次。三是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深入开展矿山综合整治,推进矿山科学有序开发和管理。完善和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将防护重点向村、组延伸,同时加大林业巡查、监管、执法力度,确保植树造林后真正见“树”见“林”见“效”常“绿”。
实施“清水”工程。 围绕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完善污水处理厂各项工程建设,定期清理沟、渠、河道白色垃圾、漂浮物,清除堤岸枯枝杂草,同时,遵循“谁受益、谁负担”、“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对较大塘堰、河流实行承包管护和群众管护相结合的管护网络,加强对水面、水体、塘坎、护坡、栏杆等清洁管护力度,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程。一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继续巩固深化“洁万家”成果,深入开展“一建(建池),二分(垃圾分类、居住集中分片),三改(改厕、改灶、改圈),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讯),五化(绿化、美化、硬化、净化、亮化)”活动。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户归点、村运输、镇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一事一议”长效机制,全面实现环卫工人职业化、垃圾清扫经常化、垃圾运输机械化、管理工作规范化。三是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户户下发“清洁家园行动”倡议书,加大“十星”里卫生星的摘、挂力度,以提高群众对环境整治和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认识,全民动手,全员维护,使水坪真正成为“山水灵秀,生态平衡”的生态示范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