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3月19日讯:今年来,竹溪县在深入推进城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同时,举全县之力,全面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按照市委“两年并作一年走”,年底实现全覆盖的总体目标要求,我县提出了“上半年建成、下半年规范、年底结硬账“的硬性任务,通过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全县网格化管理工作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大好局面。
示范先行,建成标杆。元月起,县委政法委班子成员和科办负责人在各乡镇选择1-2个试点村,办好农村网格化工作示范点,先后将蒋家堰敖家坝片区、中峰镇汤家坝村、县河镇县河村等10余个村纳入示范点建设,目前,这些示范点已完成网格划分、“三员”选配、信息登录、电脑装备等工作,为下一步平台接通和网格化工作正式运行做好了充分准备。
统一标准、高位起步。春节过后,我县组织召开了县直系统工委分管领导、乡镇综治办主任参加的综治工作培训会议,对农村网格化工作明确了要求,细化了任务,统一了标准。目前,各地按照“五步走”的步骤切实做好“五个建”,力争达到“六个好”。“五步走”即:制定方案、培植示范、全面实施、巩固提高、检查验收;“五个建”即:建网格、建网格员队伍、建工作平台、建信息网络系统、建运行机制;“六个好”即:网格划分好、网格员配备好、工作制度建立好、网格管理硬件建设好、人口、房屋、车辆等基础信息采集好、网格化管理运行好。
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县四大家领导带头在联系乡镇督办指导各乡镇网格化管理工作;各县直单位通过“三万”活动,在包保村发挥指导、督办、服务作用,帮助包保村建好网格、搞好管理服务;综治成员单位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并细化到村,确保每个单位在1-3个联系村内办点示范;县综治办会同县委督查室、政府督办室对农村网格化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和定期通报,通过整体联动,农村网格化工作在全县得以全面推进。
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先后三次召开县委常委会、综治委主任会传达省市关于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精神,将“全面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作为全年政法综治工作“六大工程”之首,作为县委政府的重点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强化了工作推进手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在县上,组建了农村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内设业务指导、督办检查、宣传调研、信息统计四个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推动全县农村网格化建设工作;在乡镇,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的网格管理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民政救助、计生指导、土地规划审批、医保农保缴费办证、政策咨询、信访案件受理等一站式服务;在村级设立网格管理服务工作站,发挥片区、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的基础堡垒作用,及时解决群众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解。
突出“三化”,夯实基础。管理区域网格化。已根据现有行政区划情况,结合人口状况、地理位置,方便管理的要求,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设置网格,将全县300个村划分为1763个网格。管理队伍责任化。按照“村内建网格、格中配两员、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了组织机构,组建了网格员、信息员、志愿者等管理队伍,目前已配齐网格员 1763名,信息员 4187名,在网格化管理中每位工作人员都有了自己的一份“责任田”,工作内容涵盖了所有条线,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网格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由该负责人第一时间接手处理,对于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与其他网格负责人碰头,信息共享,共同协商解决。管理内容标准化。坚持把网格化管理与与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相结合,与平安村镇创建相结合,逐步完善基层党建进网格、基本国策进网格、便民服务进网格、矛盾调处进网格、惠民政策进网格、乡村管理进网格、市场监管进网格、法治服务进网格、安全救援进网格、文明创建进网格的农村“十进网格”管理内容。
体现“三更”,打造特色。信息渠道更顺畅。通过入户走访、开通网络等方式,拓宽了居民群众表达利益需求的渠道和途径,也为乡镇、村组织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服务质量更优化。通过先行试点,探索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双联双代”服务模式,即群众需求、诉求通过网格员联工作站,惠民政策、释疑解惑、便民服务项目联工作站;群众需求由网管员代办理,惠民政策由网管员代落实。群众的需要和便民服务在工作站(信息平台)实现对接,在网管员具体工作中得到落实,为群众提供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的便捷服务。工作作风更务实。实行网格化管理以后,县、乡、村干部都有了自己的一份“责任田”,经常深入群众,了解和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使工作重心下移,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及时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从而有效地避免管理服务的“盲区”和“真空”。(任承明柳垂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