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山风》诗香誉神州——房县原生态《诗经》民歌唱进央视记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4年3月28日8:56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3月28日讯(金勤、卢波、袁源): “关关雎鸠(哎)一双鞋(哟),在河之洲(哦)送过来(咿哟),窈窕淑女(哟)难为你(耶),君子好逑大不该,(我)年年难为姐(哟)做鞋(咿哟)……”  
    房县传唱《诗经》民歌,先后上诗经文化网、民俗文化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湖北卫视春晚、湖北日报、央视新闻联播、《探索与发现》等红遍网络。房县原生态《诗经》民歌是如何发现和代代传唱的呢?近日,笔者进行了专题采访。
 
发现:千古《诗经》民歌在房县深山民间传唱
 
    提起房县《诗经》民歌的传唱发现,得益于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专家袁正洪多年的辛勤挖整。
    1986年至1999年,袁正洪随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文化站站长李征康多次到全国闻名的伍家沟民间故亊村和吕家河民歌村采访,了解到这两个村民间文化底蕴深厚,究起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个村毗邻的房县是《诗经》采风编撰者尹吉甫故里,《诗经》中“国风”民歌渊远流长,对这两个村民间文化影响很深。
    后来袁正洪多次到伍家沟、吕家河进行民间文化采访报道。他还对竹山县官渡、竹溪县向坝、郧西县上津等地的民歌进行了采访和分析研究,认为房县是民歌的海洋、民间故事的宝藏。他对家乡房县的民歌、民间故事没有挖整出来深感遗憾和难过。于是产生出一个美好强烈的心愿,决心奔走呼吁,一定把古老的房陵文化挖整出来,大力宣传,让房陵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房陵文化。
    2003年7月上旬,袁正洪采访十堰市群艺馆老馆长、研究馆员徐树棠。徐老告诉说:“ 1980年,我和房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杨才德在搜集整理郧阳地区传统民歌时,发现房县九道乡农民杨家馆唱的《诗经》相关民歌《年年难为姐做鞋》,歌词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及音调十分宝贵,当时将这首歌汇编入《郧阳地区民歌集成》一书。
    2004年6月中旬,经房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李先江介绍,袁正洪采访房县白窝乡黄堰村61岁的民歌师刘昌颜,了解到他不论在唱薅草锣鼓或唱待尸歌时,有时习于把《关睢》民歌的前四句作为开场白或唱或说出来,以此雅兴,显示文雅、有文采。
    2004年10月上旬,袁正洪在房县门古寺镇考察民间文化时,酷爱民歌收藏的镇干部张兴成热心找来邓发鼎、胡元炳、王尧等6名民间歌师,他们在望佛山农民旅游协会会长谢祥林家门前院子里唱了不少的地方民歌。袁正洪一边赞赏,一边问他们会不会唱《诗经》民歌,他们说不知道《诗经》民歌是什么。于是袁正洪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邓发鼎、胡元炳连忙说,我们从小就唱过这些诗句, 但不知道是《诗经》。当时袁正洪说:“《诗经》民歌很古老,很珍贵,你们把传承的《诗经》民歌唱好了,不仅能上县市电视和报纸,说不定还能上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呢!” 当时邓发鼎、胡元炳还不认识袁正洪,就说你这是吹大话吧, 我们唱民歌连县台县报都没上过, 咋会上省台省报?”此后,张兴成还采访到门古寺镇8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王天鹏介绍“诗经童子”念《蓼莪》,余立才唱《伐檀》等《诗经》相关民歌。
    2004年10月15日袁正洪邀请新华社记者袁志国和袁正洪女儿袁源及时采访,新华社报道《千古诗经民歌至今在房县深山传唱》的通讯后,一些媒体纷纷转载,红遍网络,引起专家学者高度关注,房县《诗径》民歌一下成为宣传的亮点和热点。
 
收集:古老而富有韵味的《诗经》民歌
 
    房县,自古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化习俗,在清同治版《房县志·卷十一》有关于风俗的记载:“防渚多山林,少原隰,厥民刀耕火种,厥性刚烈躁急。厥声近秦,厥歌好楚……爆声与歌管竞沸。” 尤其是传统民歌古老悠久,独具“楚调、巴音、秦韵”特色,歌师、歌王、歌布袋、歌世家、民乐歌手众多,代代相传,鼓舞人心,焕发精神,形成美好风尚。
    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袁正洪先后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十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彦文、副主席李相斌等一起,专程到群山环抱的千里房县深山进行民歌采风。在房县边远大高山区的九道乡,78岁的老歌师冉启春在接受民歌采风时唱了一首本地传唱的《诗经》民歌:“关关雎鸠声闻天,在河之洲又团圆;窈窕淑女你请坐,君子好逑万万年。”
    房县上龛乡传唱有一首古时打猎赶仗的民歌《打一个呱呱鸡》:“肩扛一杆铳(啊),手提个火鸡公(啊),引一个黄狗娃(啊),呜呜!唆唆!光光光!廷通!打一个呱呱鸡(哟)。大姐(哟)住(呀)在半(罗)山里,找一个丈(啊)夫打枪的(哟),丈夫(啊)在对门炮(啊)号响(啊),姐在(哟)屋(哇)里笑眯(啊)眯(哟)……今晚上(啊)又(啊)有宵夜的(哟)……”。这首民歌与《诗经·召南•野有死麇》,都有以猎物馈赠表达婚姻之俗。《诗经·召南•野有死麇》写丛林里一个猎人,以“古人婚礼纳征,用鹿皮为贽”,将猎获的野兽馈赠女方,女方接受了,便也允诺了爱情。
    居住在门古寺镇门古村一组80岁的退休教师王天鹏说,小时候村里的长辈过世,晚辈们就会请两名《诗经》童子念《蓼莪》一文作为祭文,念唱:"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长我育我,拊我畜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以表示对父母生育自己、不辞千辛万苦养育之恩的怀念、哀悼之意。诗歌童子音调哀伤,表情沉痛,让来凭吊的人莫不悲伤、流泪。
    该镇巨峪村农民余立才会唱《诗经》相关民歌《伐檀》:“东方发白兮,上山岗兮,砍砍伐檀兮,日暮而归兮。”
    多年来,袁正洪先后收集《诗经》相关民歌30多首。
 
传唱:千里房县诗韵浓,民间歌师争相传唱《诗经》民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随着古老、优雅、凊脆、悠扬的《诗经》民歌红遍了国内国外。在千里房县的山村农院民间歌师争相传唱《诗经》民歌,纯朴的诗风扑面而来,深受青睐。
    76岁胡元炳是房县门古寺镇胡家街村四组望佛山下民间歌师。他8岁学唱民歌,会唱近千首民歌,这其中就有与诗经相关的民歌。到如今,胡元炳收集了几千首民歌,现已整理了十多本民歌集,其中5本已出版,人称他“歌王”。
     66岁的邓发鼎和他65岁的老伴儿刘邦英,是房县门古寺镇草池村有名的歌师。他们夫妇俩不仅会唱多种音调的民歌,还会唱小戏、演奏民乐。邓发鼎6岁开始学唱民歌,能唱20多首诗经相关的民歌。
    房县门古寺镇项家河村吴高月、吴高星,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从小向父辈们学习唱民歌,嗓音好。2011年1月,兄弟俩参加了湖北卫视的春晚,此后受邀参加了不少的演出,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歌师。
 
弘扬:《诗经》民歌唱上央视,红遍网络
 
    探寻《诗经》民歌传唱,我们从歌师们接受采访的一篇篇报道中得知,房县《诗经》民歌的宣传得益于袁正洪的倾情挖整和大力宣传。
    2009年4月上旬,央视7频道《乡土》栏目编辑李新找到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十堰市委政研室正县级政策研究员袁正洪,说想到十堰拍摄文化节目。袁正洪回电话说热情欢迎,并极力推荐采访房县诗经尹吉甫为主的房陵文化,县委政府及宣传部门十分重视支持。6月8日,袁正洪陪同摄制组专程到房县榔口乡尹吉甫宗庙宝堂寺拍摄和观看民间歌师唱《诗经》民歌,拍摄了《走进房县》专题片。7月16日,《乡土》栏目播出《走进房县》专题片,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深受赞誉。
    央视7频道《乡土》栏目播出《走进房县》专题片后,袁正洪产生一个梦想,就是想将1980年以来收集挖整研究的博大精深的诗祖尹吉甫及诗经文化,如何能引起央视《探索•发现》的关注和拍摄,这才有更大的宣传力度。
    2010年5月,在袁正洪的多次汇报和邀请下,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冯诚、副总编周甲禄在万忙之中,带记者廖君等专程房县采访诗经尹吉甫文化,撰写了长篇通讯“山乡建歌堂,村民唱诗经,贫困县湖北房县成功走出一条县域文化发展之路”, 刊登在2010年9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报》头版头条,新华社并发了通稿,一些媒体纷纷转载。,引起了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的高度重视,他在全省宣传工作会上充分肯定这一宣传,说十堰市房县诗经尹吉甫文化是一个好典型,要求湖北媒体加大宣传。省市县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新闻宣传等给力,使诗经尹吉甫文化唱响全国,响誉世界。
    2011年7月18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组编导陈方平、湖北电视台副总编沈涛、湖北电视台栏目组副主任何立新、编导罗骏、湖北省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等一行,到房县采访后,又从房县赶到十堰市,采访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正洪、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顾问胡继南,明确解答了房县是尹吉甫故里,尹吉甫与《诗经》文化的关系,房县是《诗经》“二南”交汇地,尹吉甫被称为中华诗祖当之无愧等十二个方面的新闻亮点。通过采访,陈方平编导非常高兴的说:“我们在房县几个乡镇跑了三天,还着急材料不足。在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的采访,你们这么多的研究资料,使我们收获匪浅,找到了‘解题之宝’,你们为我们专题片的制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料,我们有信心制作好专题片。”湖北省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对袁正洪在《诗经》尹吉甫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辛勤付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12年1月2日21时,央视《探索·发现》栏目首播诗祖尹吉甫故里房县《诗经溯源》,成为央视新年推出的一批最新重点原创纪录片之首。央视9频道、外语频道、香港凤凰卫视等30多家电视台纷纷转播,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反响。
    2012年6月3日晚,房县诗经民歌《山风》参加央视《我要上春晚》演出。获比赛第三名。2013年12月央视综艺频道将现场直播《直通春晚》第三场大比拼,获得本次小组比赛第三名。
    房县千古《诗经》民歌的发现、认知和认定,以及唱进央视,红遍网络、唱响国内外,得益于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几任部长李春明、尹汉宁的高度重视支持;得益于房县县委、政府领导张维国、师永学、张歌莺、袁新云、沈明云、王启云、刘庆涛等高度重视和支持。房县诗经尹吉甫文化的挖整,得力于袁正洪热爱家乡,几十年含辛茹苦,倾情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为房县打造出这一文化品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样也得益于房县门古寺镇民间歌手的代代传唱和对《诗经》民歌的热爱和乡镇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愿诗祖尹吉甫故里千里房县一代一代将《诗经》相关民传唱歌下去,发扬光大!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
备案序号:鄂ICP备07501808号 联系电话:0719--8651828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尚禹科技 十堰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