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5月22日讯(张家国、陈迪燚):“喂,请问你是郑荣红吗?根据你的病情,这两天尽快到市太和医院做手术!”“对不起,这几天要筹办丹江口市江南片9个乡镇广场健身舞大赛和全镇庆‘六一’儿童文艺晚会,等6月初我再到贵院做手术,行吗?”5月20日,笔者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文化站办公室采访整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时耳闻目睹的实况。
接电话的人叫郑荣红,“湖北省百名优秀文化站站长”,先进工作者获得者,丹江口市“优秀服务人员”、“春节文化活动先进个人”、“优秀爱心妈妈”,现任六里坪镇文化站站长。自19岁到文化站工作,22岁正式成为文化站干部,27岁当副站长,34岁至今担任文化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已从事基层文化工作24年。
今年41岁的郑荣红说起文化活动、文化市场管理、文物保护、“非遗”保护,特别来劲,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但她说的最多的是两个字“忙”、“累”。她说,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镇上要求文化站全镇性的文体活动每月开展一次,而实际上已达到半个月一次重大文体活动和体育赛事。她每天早上先到蒿口村或镇文化广场指导姐妹们练练广场健身舞和吉祥花棍舞,然后回到站里舞蹈培训班辅导各村文化中心户队员练习新编舞蹈。开展春节、“三八”、“五一”、“六一”、“七一”、“十一”等节日文化活动和文艺晚会,她既是台上主持人,又是台下导演和策划人,反正是放的不亦乐乎,一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由于经常在白天广场辅导学员,她细白的脸庞被晒得出现“高原红”。丈夫心疼地说她整天忙里累外图个啥,她却说:“我是一名文化站长,图的就是把文化活动搞得热热闹闹,让人们都乐起来、美起来,少些矛盾纠纷,多谢团结和谐,通过文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群众寓教于乐,再苦再累也值得。”
郑荣红从小就喜欢民间舞蹈、民间故事等传统文化艺术,他从19岁进入文化站工作开始拜师学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在走向镇文化站领导岗位后,郑荣红积极挖掘保护当地的民间艺术文化,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硬头狮子、水兽灯、龙灯、小脚灯、凤凰舞等一批面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得以死而复生,重新焕发出新的魅力。六里坪镇民间文化呈现出“全民皆文化,老少齐上阵”的可喜局面。
上世纪80年代初,她与师傅原文化站站长李征康着力挖掘伍家沟民间故事,使被历史尘埃淹没的民间文化瑰宝得以“复活”。伍家沟故事村特有的民间文化的半坡遗址和“文化瑰宝”,2006年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之后,她便开始挖掘特有的民间舞灯“水兽灯”。为此,她多方查资料,访老人,请民间艺人试着制作,并选择配乐。2011年,六里坪镇的“水兽灯”在十堰、丹江口等地亮相,受到广泛好评,引起省、十堰市文化部门的关注,并被成功申报为省、十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保护项目”。
起源于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的“草根性”决定了保护和传承的重心在民间、在农村。因此,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前沿阵地作用,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其价值,实现“非遗”保护与文化站功能发挥的双赢。农村“非遗”项目的流传保存,关键在于传承,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其精神文化内涵。郑荣红认识到,传承最主要的还是人的作用。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阵地”建设,确保农村“非遗”项目的“香火”不断。为此,她深入农村访问、查找、挖掘传承人,在此基础上积极培养新一代故事传承人,使之后继有人,同时发挥好文化站阵地建设,利用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等阵地,经常开展各种“非遗”项目演练比赛,确保民俗“人才”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对故事大王罗成双、故事传承人罗成贵、李天有、罗成理等人她更是关爱有加,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和福利待遇,在“全省民间故事表演奖”中罗成双、李天有、罗成理分别获银奖、优秀奖和民间艺人二等奖。六里坪镇被授予“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省“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十佳乡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为了把小小文化站打造成农民群众精神大家园,郑荣红在市、镇各级党委政府和文体部门的支持下,在集镇中心位置建起一栋三层约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综合文化站,站内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舒适,设有图书馆、阅览室、文化资源共享室、舞蹈培训室,建立了免费开放制度、文体活动制度。同时,文化站组织开展普及群众文体活动,指导村文化室、文化广场、农民艺术团建设,完善了村“三室一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让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常年免费对外开放,成立了六里坪”俏夕阳艺术团”,组建民间演艺团队23支,培育文化中心户108户,完成了行政村及移民安置点“农家书屋”建设26个,实现了农民健身工程村村全覆盖。文化站被省委宣传部、文化厅、财政厅授予“山区一级文化站”、“全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全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镇”荣誉称号。梁祥兰荣获“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伍家沟村获“全省模范农家书屋”,大柳树村刘从堂被授予“全省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文化站被授予“全省免费开放先进单位”。文化站荣誉室内一块块“十佳方阵”、“村村乐篮球赛优秀奖”、“民间舞蹈特等奖”、“健身秧歌一等奖”、“巴山舞比赛二等奖”、“欢乐水都电视歌手大赛二等奖”等许多奖牌(杯)无不体现了郑荣红文化工作的成就和回报。
24年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郑荣红始终不忘来自底层的文化需求,她也一直提醒自己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不断学习和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她说:“一生从事自己所热爱的文化事业是一种幸福,尽管有欢笑、有泪水、有无奈、有艰辛,但最忘怀的是战胜种种困难后的兴奋,喜悦及那么一点点成就感。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加倍学习,加倍工作,加倍自信,就像自己的网名——‘爱生活的小蚂蚁’一样,忙碌兵快乐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