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5月23日讯:近年来,竹溪县积极创新造林模式,开辟林业发展空间,探索出了林畜、林禽、林菜、林药、林菌等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间作中草药。在尚未郁闭的退耕林下种植板蓝根、地黄、山药、牛膝、丹参和怀菊花等,每亩可增收1000--3000元以上。全县创新退耕还林下药材种植技术,开展“林下药、药中林”的林药产业模式、中药材GAP示范基地,今年全县退耕药材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全年预计生产中药材450多万公斤,销售总收入9000多万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1500多元。
实施林下魔芋套种。每年发展退耕还林林下魔芋套种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达2.8万吨,年收入达5600万元,农民人平增收2000元。蒋家堰镇芦沟口村发展退耕林下套种魔芋立体循环种植模式,亩平创收4600元。
发展林下养殖。累计每年发展退耕林地养鸡户2000多户,年饲养规模超过120万只,为农民增收6000万元。2009年,九里岗林特场发展退耕茶园养鸡150亩,年销售土鸡8000只,实现销售收入40万元,纯利润30万元,人平增收上万元。
林下种植山野菜。为了增加退耕农户收入,有效开发退耕林下资源,竹溪南部山区农民通过试点示范掌握了林下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把树林当生产车间,在郁闭的退耕林下放置菌棒和香菇木耳袋料,培育天然食用菌品,节本增效收入高,年增收达600万元。天宝乡高桥村农民在退耕林下开展薇菜、蕨菜、鱼腥草等野生转家生引种种植农民年增收50多万元。
截至目前,竹溪林下经济面积50多万亩,去年该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3.5亿元,3万多户农民依托林下养殖业和林下特色产业增收4000多元。(唐玉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