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7月7日讯:近日,竹溪县组成工作专班,全面展开“皇木”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与此同时,县内楠木资源的考察工作正式开始。这标志着竹溪县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结亲”合作工作拉开序幕。
早在明朝初期,竹溪县境内就生长有大量楠木。公元1558年,明朝皇帝下令在全国砍伐楠木,修复故宫。圣旨下达到南阳郡,光华知县廖希夔奉旨四处寻找楠木。沿汉江而上,入堵河,进柿河,结果在竹溪县境内烂泥湾及其上游发现大片楠木林。廖知县对此欣喜之余,大量采伐楠木后,下堵河,入汉江,进长江,经运河,行程万里,最终运抵北京通州,完成了皇帝下达的圣令。廖知县赋诗一首,摩刻于鄂坪慈孝沟。此摩崖石刻2006年被国家列入保护文物,成为竹溪贡送“皇木”的重要物证。
为挖掘这段历史,搜集楠木“皇木”史料,竹溪县成立“皇木”史料收集整理工作专班,计划用一个月时间查证档案资料,对县内现存的楠木资源进行普查,并形成一套完成的档案。
据初步考察,竹溪县境内目前已经发现新洲、鄂坪、丰溪、天宝等地生长着楠木,新洲乡烂泥湾村的古楠木群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楠木群,鄂坪乡三桐村境内的一棵古楠木高达百米,为最大的古楠木。
“皇木”史料考证完成后,竹溪县计划将于今年8月开始,将应用“皇木”这个媒介全面开展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展开合作,进而利用这一机遇发展壮大竹溪楠木产业和旅游事业,造福全县人民。(陈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