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正文
竹山县大学生回乡养蟾蜍致富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4年8月22日7:58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8月22日讯(程平):8月20日,竹山县秦古镇方家河村17组回乡大学生权选运看着收获的“蟾衣”,欣慰的微笑溢于言表。
    “每次逢年过节回家看到家乡发展依旧往昔,展望社会的快车轨道,我的家乡跟外边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变这一面貌”。原来权选运出身在一个小山村里,2011年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后就到广东惠州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职两年,从事生物提取生产管理工作。工作期间他思路敏捷,善于开动脑筋,通过网上查询和自己从事的提取经验,很快就想到了农村田间有很多“蟾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发现本地有蟾蜍养殖的环境条件,而蟾蜍是国家二级保护药材物种,分布范围逐渐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同时蟾制药品对各种癌症有着独特的疗效,而市场需求量很大。为此他又北至吉林学习蟾蜍养殖技术,通过学习和自己一年的实验掌握了适合本地气候的蟾蜍养殖技术。
    蟾蜍是国家二级药材物种。有蟾宝美誉,蟾酥﹑蟾衣﹑蟾头﹑蟾舌﹑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蟾蜍,味腥﹑温,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止痛﹑开窍等功效;产皮性味腥﹑凉﹑微毒,功能﹑解毒﹑利尿﹑消胀﹑主治各种肿癌、白血病﹑淋巴瘤;蟾衣毒较轻,主要用于疮疡肿毒及小儿疳积。目前市面上的蟾制品药如:蟾衣超微粉冲剂、长白山蟾衣浓缩冲剂﹑蟾衣超微粉胶囊﹑野生浓素蟾衣超微粉﹑华蟾素注射液﹑华蟾素口服液﹑华蟾素片等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河水的污染导致蟾蜍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缩小;由于生态环境日趋严峻,而蟾蜍在野外的繁殖成活率仅有10%,所以导致了野生蟾蜍的不断减少,人工养殖势在必行,无论在水田﹑菜地、荒地﹑泥沼﹑坡地﹑林地,蟾蜍都能繁衍生息,连青蛙无法立足的坡旱地区,也是它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蟾蜍以各类昆虫和浮游生物为食,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可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蟾衣有着独特的医疗效果,在各大药材市场销售十分火爆,但采集加工的人不多,养殖的人更少,导致价格一再上升,今年已上升到每公斤两万多,即使这样仅能达到市场需求量的23%;满足出口量的50%,可见价格仍有上涨的趋势。蟾衣从药用成分上可以代替蟾皮,而蟾皮的来源是杀死蟾蜍剥下蟾蜍皮晒干入药,这种获取药材的方式就是杀鸡取卵,而蟾衣的采集方式是不对蟾蜍进行任何伤害,只是采集它像蛇一样自然脱落的皮,是蟾蜍自然生理现象的一种产物,人工养殖蟾蜍采集蟾衣,满足市场上人们对蟾皮药材的需求,减少人们因需蟾皮而对蟾蜍进行捕杀,在满足药材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同时也维护了生态平衡。
    去年,他在自家的门前围起了饲养“蟾蜍田”,室内也建起了60㎡的养殖与实验场地,通过朋友介绍或者电话联系收购蟾蜍饲养提起蟾衣。据悉每亩可放养2000只,1000平方米(大亩)可放养3000只,蟾蜍种源按每只75克算,每只2元钱,蟾蜍每年脱衣时间为6-8个月,每只蟾蜍的脱衣数量约为12-16张,去年实验阶段的销售收入超过2万元。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
备案序号:鄂ICP备07501808号 联系电话:0719--8651828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尚禹科技 十堰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