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新网8月27日讯(王守玉):32年来,丹江口市凉水河中学教师赵清诚老师甘做教育的老黄牛,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做教育的领头羊,兢兢业业,他把最真挚的师爱奉献给学生;学校后勤管理,他把每一元钱都花在刀刃上,成为学生生活的好管家。他因为教育教学业绩特别突出,被丹江口市教育局评为首届“水都园丁”。
出色的“后勤管理部长”
1982年9月,毕业于原均县师范的赵清诚回到凉水河镇,开始了“三尺讲台”的教书育人生涯,他对学生庄严承诺:做高尚的人师,做精致的教育,做学生最尊敬的使者。他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能胜任教师职业,无法在教育上立足。刚工作的几年,他挤出时间,刻苦自修,先后取得专科、本科学历,为搞好教学打下了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班班通电子白板”走进课堂,他虚心向年轻教师学习制作课件、电脑操作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人民教师。正是由于潜心学习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丹江口市级骨干教师、十堰市三星级教师。
赵清诚奉献山区教育的事迹被广泛传开后,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们的充分肯定,把他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提升为副校长。2011年,他从管教学的副校长转岗为分管后勤的副校长。负责后勤工作以来,他以少花钱办大事为原则,确保了后勤服务工作的高效运转。为节省每一分钱,他修电路,换玻璃,疏通下水道……有人不解地问:“这大一所学校也不靠你节约这两个钱,找个人做,何必自己吃苦受累?”他总是笑笑地回答:“学校是我家,节约靠大家,为学校节省一分钱、一度电、一张纸,是我应该做的。”赵老师以校为家,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为学校管好每一元钱,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改善学生生活上,受到领导和师生的好评。老师夸他是一个好管家,学生家长说:“把孩子放在这样的学校,我们放心!”
师魂在抱病中褶褶生辉
2012年秋,正是凉水河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工作的关键时刻,整理档案,工作繁重。赵清诚急学校之所急,主动要求担负起整理档案的重任,连续数周夜以继日的超负荷工作,赵老师胃病复发,疼痛难忍,连米粥都不能下咽,同事们不忍心看到他被病折磨的样子,劝他到医院治疗,并表示档案工作让他放心。可他放心不下手中的工作,他说:“因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档案工作而影响了全市的验收,那我就成了‘罪人’,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相对于迎国检来说,我这点病算不了什么。”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奋战在迎检一线。看到他身子实在吃不消,时任校长李明俊送他到医院检查治疗,他放不下紧迫的档案工作。住院5天就回到了学校。
32年来,赵清诚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为山区学校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唯独没有想到自己的亲人和家人。他赡养岳父,却根本无暇照顾老人的生活。一天,他岳父突发心脑血管病,由于他正在负责九年级的教学工作,忙得无法脱身,未能及时把岳父送到医院救治,不幸病逝。每当他的妻子抱怨时,他满眼热泪歉疚地自语“父亲在天之灵会谅解的!”
视留守学生为亲骨肉
凉水河镇是丹江口市农民外出打工的大镇,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学校工作之重。赵清诚视留守学生为亲骨肉,力所能及地悉心关爱他们。每逢周末,他要妻子备好饭菜,接离校远的留守学生到家里吃饭,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2009年他所带的班上有两位学生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赵老师每月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帮助他们。在他的鼓励和关心下,两个学生都考上高一级中学。学生家长感激地说:“没有赵老师的真心关爱,也就没有孩子的今天,他不是亲生父母却胜似父母。”时任校长李明俊说:“赵老师用无私的爱改变了学生的人生,为学生将来的幸福生活,实现美好梦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赵清诚是领导眼中的骨干,教师身边的楷模,学生心中的慈父。他先后荣获“丹江口市师德标兵”、“丹江口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2014年,他被评为“丹江口市水都园丁”。面对荣誉,他说:“荣誉只能代表过去,站在教育新的起点上,我将甘做教育的老黄牛,奉献山区教育事业,无悔于人民教师这一神圣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