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9月1日讯(王玉兵):日前,房县农业局专家罗建华一行,深入门古寺镇开展红花草籽种植,提升土壤有机质项目工作。
今年,房县绿肥生产成效显著,种植面积达2.5万亩,长势良好,受到县、乡农业专家肯定,为把这一实惠民生,改善环境,提升土壤有机质的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土肥专家们不辞辛苦,深入重点乡镇推广、落实。
据悉,随着生态意识提高和土地产出下降,不少农民将目光投放在紫云英等绿肥的种植、使用上。据统计,房县门古寺镇紫云英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县农业局为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以财政项目为依托,通过采取技术物资补贴方式,鼓励、支持农民秸秆腐熟还田,恢复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污染,改善环境,提高耕地地力。
据了解,种植施用紫云英有三大效益,一是经济效益,据测算绿肥鲜草亩产达到1500公斤以上,可减少化肥施用量10%。每1000公斤紫云英含纯氮4公斤、磷0.4公斤、钾2.7公斤 ,如果每亩鲜草产量达到1500公斤,还田后相当于施用尿素25斤,磷肥11斤,钾肥13斤;而我县水稻的施肥建议是每亩施用尿素50斤,磷肥85斤,钾肥17斤。相当于减少氮肥施用量50%、磷肥施用量13%、钾肥施用量75%。每亩可减少化肥投入68元。二是生态效益,实施绿肥还田的土壤,抗旱能力提高10天,田间持水量提高10.2%,土壤水、肥、气、菌的涵养能力提高,土壤活性增强,耕地质量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延长。三是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减少速效氮、钾的投入,减少了化肥厂生产污染,保护了钾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提供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