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9月24日讯:近日,笔者在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繁育基地,看到茁壮生长的珙桐树苗,稚嫩而可爱。这表明去年种子繁育成功的幼苗移栽至室外,已顺利渡过高温炎热且有伏旱的夏季特殊时期。这标志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人工繁育获得全面成功,让珙桐进入千家万户,在盆中开花,可以成为现实,也为珙桐今后批量进入珍稀苗木市场迈出了坚实一步。
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局退休干部胡值朝通过对原始次生珙桐林的观察研究和查找资料,专题试验,找到了处理珙桐种子的“方法,掌握了珙桐种子处理技术。2012年在辖区收集了珙桐种子173斤,他根据鸟雀过腹播种长出珙桐实生苗的原理,将采集的珙桐种子进行脱脂和坚硬仁壳软化处理,种子人工育苗于2013年繁育成功。
今年,为立足特色,发挥优势,积极抓好繁育与研究,努力扩大珍稀植物的种群,造福人类,造福子孙,服务竹溪“绿色崛起示范县”和“国家珍贵物种培育示范县”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保护区管理局筹资220万元兴建了百亩珍稀植物繁育基地,繁育树种已达89种。特别是将自行繁育的20000余株珙桐幼苗从温室移栽至室外繁育基地,现正茁壮生长,新叶绽放。
珙桐俗称“鸽子树”,因其花形似鸽子。胡值朝说,野生珙桐要生长10来年才开花。目前,在精心管理幼苗的同时,他还在带领大家学习和研究珙桐无性系繁育,即将毛叶珙桐(一级保护植物)嫁接在光叶珙桐(珙桐进化树种、二级保护植物)上,或者通过扦插繁育和成年树枝嫁接幼苗等技术,从而实现珙桐能够提前开花和高大乔木矮化后能进行盆栽的目标。(王兆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