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月21日讯(陈昌荣 刘理文):“久病床前有孝媳”。竹山县城关镇虎山村农妇陈兴莲30年倾心照顾年迈多病的婆婆,被当地群众赞不绝口称为“好媳妇”。
陈兴莲和丈夫王宗海都是该村本分的庄稼人,膝下3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远走他乡。1月20日,踏进王家,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净利索。在一间卧室里,陈兴莲的婆婆平静地躺在床上,被子上面盖着簇新的棉袄,接尿器从床上连到床下,屋内没啥异味,陈兴莲此刻正在房间忙碌着……
陈兴莲 :“照顾婆婆是我的本分。”
今年67岁的陈兴莲嫁到虎山村已经48年了,而今年97岁的婆婆因摔断右腿致使右腿半身不遂就有23年。特别是老人90岁以后因患有多种病症,就丧失了自理能力,吃喝拉撒全要靠人照顾。
30年中,由于婆婆身边一刻也离不开人,陈兴莲家距娘家只有30多里路,但除了过年回娘家一次,平时就再没有回去过,与其说照顾的是自己的公婆,倒不如说是夫妻俩相依相伴、共同孝敬年迈多病的母亲更为确切。
王宗海说:“我老伴贤惠,待我妈特好。”
陈兴莲毫无怨言地照顾公婆,丈夫王宗海也看在眼里。总是尽可能地减轻妻子的负担,帮助妻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老伴贤惠,待我妈特好。”这话成了王宗海的“口头禅”。
每天早上,陈兴莲总是6点起床,先为婆婆按摩半个小时,然后再为其倒尿、洗脸。一切准备停当后,再想着如何为老人改善生活。为了让老人吃得好一点,陈兴莲总是变着花样为婆婆做饭,然后一勺一勺地喂,每次喂饭,她总要花费一个多小时,一切忙完就到了10点左右,劳累不堪的陈兴莲就吃点凉馍喝点水应付了事,有时累得不想动就啥也不吃了。
陈兴莲怕婆婆吃饭噎着,就制定了食谱:早上甜面疙瘩打鸡蛋沫,中午葱花细面条,晚上多是牛奶咸面疙瘩。有时把馅剁得碎碎的,隔几天让老人吃上一顿饺子。
婆婆大小便失禁,为了避免婆婆身上长褥疮,需要保持干爽。陈兴莲为老人做了10多个棉垫,一尿湿就马上换下来洗。她怕有二次感染的可能,换下来的尿垫从来不用洗衣机洗,无论春夏秋冬,她都用手洗。因为长期的照顾,让陈兴莲学会了察言观色。每天为老人按摩时,她都要仔细观察老人的表情,发现老人嘴角流水,就知道胃出现了问题,然后就在每次喂药中加入一些治疗胃病的药。如果发现老人面部发红,她就会摸摸老人的额头,看是不是发烧了,然后立即找医生前来为老人看病。只要天气好,陈兴莲老俩口总是轮换着背老人出门晒太阳,陪老人说话,就像照顾孩子一样。
邻居们说:“ 陈兴莲是我们的榜样!”
笔者在陈兴莲家,没发现有啥值钱的东西,却感受到了温馨与和谐。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平说,陈兴莲夫妇结婚40多年,真诚相处,家庭和谐温馨,邻里团结融洽,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他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伺候这么多年,真的不容易,每天端屎端尿,人家从没抱怨,就是亲闺女也难做到。上哪儿找这样的好媳妇啊。没啥说的。她是典型的道德模范,她是真正的好媳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邻居们都说。
2014年6月,虎山村专门组织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向陈兴莲老俩口学习。近几月来,党员志愿者经常上门看望孤寡病残老人,询问他们的需求,帮忙解决各种困难。
“一个好人,带出一群好人。”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平笑着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句话在我们这里正在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