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丹江口市颁发水利工程产权证2400多个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5年1月28日9:24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1月28日讯(程勇):截止目前,丹江口市习家店、凉水河、三官殿、浪河四个试点镇(办)的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市范围内的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全市列入改革的水利工程共计13176个,其中已有6500多个工程在改革中明确了产权,颁发产权证2400多个,签订管护协议800多份。
    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改革工作开展前期成立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并在市水务局设立了涵盖技术、财务、宣传等专业小组的办公室,为改革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去年7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丹江口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农村供水用水管理局,并将每年100万元的管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已在国家农村经济信息、《中国水利报》、省水利厅、《湖北卫视》及丹江口市网站等媒体共发表相关报道20多篇。
    在贯彻实施改革中,该市做到“四优先”、“四注重”。即:对规模效益好、综合性功能强的水利工程,优先改革;对党委重视、改革推进快的单位,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对积极主动先行先试、先试先改,社会参与率高的镇办,优先支持;对改革工作早完成,达到验收标准的,优先予以兑现奖励。一是注重科学谋划,水管机制改革工作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摸着石头过河”,严格按照政策规定,从全局上做出科学谋划。二是注重动员部署,按时保质地完成各阶段的任务。三是注重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四是注重督导督办,该市水务局相关责任科室保持高频率不定期地到各乡镇进行改革工作的检查督导,确保我市水管机制改革之路走得快、走得正、走得稳。
    在推进改革工作中,该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边研究、边探索、边思考、边实践的方式创新改革。创新了“水厂+水利站+协会”、“水厂+水利站”、“水利站+协会”、“联户共管”的四种管理模式,建立起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管护机制。对新开工建设的项目,采取先确立管护机制、明确工程产权后再开工建设,完工验收后办理产权移交手续,签订管护协议。
丹江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汉江中上游、鄂豫两省交界处,全市国土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辖20个镇(办、处、林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据统计,全市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1条,堤防护岸6条19公里,渠道1486.6km,中小型水库96座(其中,中型2座,小(一)型13座,小(二)型81座),电站8座,泵站42座,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81处,塘堰6971口,中小型灌区22个。这些工程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这些工程存在重建轻管等问题突出,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针对当前工作存在机制不活,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经费不足,养护补助标准、水管员工作待遇较低;工作开展不平衡、畏难情绪较大、工作质量不高等问题,我们将积极思考解决办法,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制定出台完善的考核办法,建立完善维修管护投入机制,把握时间节点,积极对重点项目、关键环节予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总结2014年度经验,确保2015年9月底以前全面结束我市的水管机制改革工作。”该市水务局副局长张炳均介绍。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