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1月25日讯:他是一名平凡的养路工人,可他平凡却不平庸。自1991高中毕业参加公路养护工作以来,他凭着一股不服输、不怕失败的“钻”劲儿,攻克一个个公路养护难题。用新技术养路,用高科技铺路是他执着的追求。他展现的是新一代养路工人风采,他就是竹山县公路局应急中心副主任李万柱。
攻难克坚铺坦途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对养路工李万柱来说,也是在高手如林的比武闯关后收获喜悦的幸福时刻。10月中旬,他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冲刺杯”养护技术比武中获得个人第三名。这是十堰公路系统历年参赛取得的最好成绩。
对大多数养路工而言,做好日常养护工作就已经是人生的满足,但对高中毕业的李万柱而言,刻苦钻研养护技术,用新技术养路才是他人生的追求。2002年李万柱作为记录员接管鲍竹路养护时,这条路已是超期服役,路面严重网裂、龟裂,松散的地方都得挖掉重新修补。
李万柱没有贸然上阵修补坑槽,他首先上路仔细观察病害。在施工前,他和站长根据路况病害表现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套可行的施工方案即:对路基强度达标的路段采用常规挖盒修补办法;对路况基础不稳定病害出现频率较高的地段采用挖0.55米深后再用回收的旧油砂料、砂砾石换填土0.3米,再打0.2米的水稳层补强;把边带被碾压破坏的地段全部进行翻修,从而保证路基稳定。处理好基础后用浅灌铺筑0.03米的油面后再用热拌沥青混凝土铺筑0.02米的油面层。这种施工方法较以往相比节约了材料,缩短了工期,杜绝了“烂了补、补了烂”的现象,降低了养护成本。用这种方法,当年修补坑槽3200平方米,较好地消灭了油路通病,节约资金11万元。
科学养路展风采
攻克冬季油路坑槽修补难关。竹山县列养公路达441公里,且多为沥青路面,线长面广。还有三、四级的县乡公路,路面坑槽随时都在产生,每年油路坑槽修补投入近百万元。坑槽修补原则上运用油层修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高温季节对坑槽进行油层修补的技术已十分成熟,但在气温较低特别是春、冬季节的油路坑槽修补则是一大难题。主要是气温低油层摊铺已不适宜,但是如不对坑槽进行处理又是一大安全隐患。鉴于李万柱的创新精神,县公路局于2012年抽调李万柱成立以他为首的小组专门攻克冬季油路坑槽修补技术。
李万柱经过认真分析,决定采用受气温影响小的碾压水泥砼修补坑槽。通过大量实验,不断优化材料配比,最终获得成功。李万柱运用碾压水泥砼除了雪凌天气不能修补坑槽以外,其余时间均可操作。运用碾压水泥砼修补油路坑槽技术解决了油路坑槽修补受气温限制的问题,及时消除了公路行车安全隐患,从而确保百姓常年出行能走上平安路、放心路。
今年,鲍竹路部分路段受多种因素影响,路面松散、裂缝病害严重,县公路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计划,市公路局通过现场勘查和充分论证,决定采用沥青路面碎石同步封层先进工艺预防性处治10公里,7月份正式施工。李万柱闻讯后,每天冒着烈日跟随施工人员虚心学习请教,他仅用7天时间就熟练掌握了材料配比、工艺流程及施工要领。看到李万柱如此痴心养护新技术,负责人就大胆地把现场技术把关的重担交给他,李万柱不负重托10天就顺利完工。在10月底的现场检查验收过程中,专家技术人员分别对路面强度、平整度、防水性能等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各项指标均超过设计要求。当参检专家得知该工程委托李万柱这名养护工人技术把关时,不禁翘起大拇指:“真不简单!”
11月中旬,李万柱被推荐参选全省公路行业第二届“公路人才奖”。(李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