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生命至尊——十堰市太和医院建院五十周年巡礼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3日21:9 文章编辑:原野
摘要建立于1965年的太和医院, 11月8日将迎来50周年华诞。五十年荜露蓝缕,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发展创新,五十年走向辉煌。

1

武当山,道教名山,世界文化遗产。群山巍峨,生机盎然。

在与金顶遥遥相望的南岩宫石壁上,镌刻着四个大字:福,寿,康,宁。

历经六百年的风雨,这四个字依然如新,宛如初刻,似乎在传递着一种力量,昭示着一个关于自然和生命的密码。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自古医道同源,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十堰市太和医院(原郧阳地区人民医院)就诞生在这座名山之下。

2

五十年沧桑砥砺,半世纪辉煌跨越。

如今的太和医院,已经从50年前干打垒的简陋医院发展成为国家中西部市州级区域医疗中心,病床达到3540张,员工5000余人,医疗辐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3000万人。在2014年“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100强”排名中,太和医院位居第18位,在2014年中国医院最佳雇主排名中,太和医院位居全国第8位。从建院初期仅有内外妇儿科设置的“老乡医院”,发展成为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5个省级重点专科的现代化医院;从昔日人才匮乏的山区医院,发展成为拥有700多名优秀人才、300多名核心人才、200多名精英人才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医学人才高地。  

1

这就是今天的太和医院,可以说,太和的发展见证了车城十堰的发展,太和的历史就是一段创业史,一段文化史,一段奉献史。

(一)峥嵘岁月

那是一个异常艰苦的年代,建立不久的共和国还是百废待兴。1965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发出“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神州上下闻风而动。

这一年11月8日,湖北省人民委员会下发文件,从武汉医学院抽调53名医务人员赴郧阳山区创办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和郧阳地区人民医院。

这一年12月5日,53名医务人员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之后,在郧县一个名为黑石窖的地方落脚,开始了学院和医院的筹建工作。

1967年12月,医院进行新的选址,由黑石窖迁到十堰公社,借用卫生院的一间房屋办起了临时门诊和住院部。同时,在三堰地段开始了新院区的建设。

1

曾经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几乎没有人烟。正是这支建设大军的到来,打破了山乡的沉寂。创业者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平整了乱石山岗,建起了砖坯瓦房,铺就了医院的第一块基石,为支持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和襄渝铁路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
        1
        1

1968年6月15日,郧阳地区公路总段发生火灾,医院数十名医务人员乘车赶往现场营救伤员,在行至三堰路段时发生严重车祸,当时有4人不幸遇难,20余人受伤。紧急关头,中央派出直升机投递药品全力抢救。

鄂西北大山绵延千里,因交通阻隔,许多山民有病不能治疗。1973年10月,医院组织医疗队下到农村开展巡回医疗。在均县盐池河乡发现一名腹大如鼓、疑似多胞胎的老年妇女。经检查,原来是一巨大囊实性肿物占据了整个腹部和盆腔,手术极为困难。在医疗组和医院的精心组织下,最终成功为这名患者摘除了重达17公斤的子宫肌瘤。郧阳地区人民医院精湛的医疗技术,也随着均县人民广播电台播送的这则新闻消息而广为流传。

1

刚刚起步的郧阳地区人民医院,医疗条件还十分落后。但作为本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医院,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医护人员的身影。1977年10月,由顾群仙、王伦长等队员组成的医院首批援外医疗队奔赴阿尔及利亚,在物资供应匮乏、任务繁重艰巨的情况下,他们不仅为所在国家民众治愈了大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疗奇迹。

1982年5月,是医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学院和医院实行划片管理、划片建设,郧阳地区人民医院开始独立运营,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

1
      1

但计划经济的车轮碾过的轨道沉重而又漫长。到了1984年,医院病床仅有300张,仍然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维持生计,发展一度陷入困境,曾被媒体曝光为“前门治病,后门放毒”。

  1

(二)秦巴崛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984年,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改革的潮头从沿海推进到鄂西北崇山峻岭。医院大胆尝试投资体制改革,作出了“争取各方支持,尝试负债经营,挖掘内涵潜力,走高起点发展之路”的决策。

到了1989年,医院学科功能进一步完善,济安西楼建成使用,病床达到635张,逐步建起职工住宅楼和文化设施,医院脏乱差的环境得到根本改变,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开始创建三甲医院,郧阳地区人民医院捷足先登,决定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最终于1993年一举通过卫生部验收,成为鄂西北地区最早的三甲综合性医院。

2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让蓄势待发的郧阳地区人民医院再一次把握住了先机,1993年,高24层的济世大楼动工兴建,在1995年竣工之际,钱信忠、崔月犁、陈敏章三任卫生部长为其题词,香港大公报向海内外报道了“国内医届第一高楼”落成的消息。

1

1995年,是医院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也是继往开来的年份。这一年,地市合并,医院以山铭志,遂更名为十堰市太和医院。这就是太和文化的发端,太和决心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推进医院快速发展,以太和万物的精神,开创医院和谐发展之路。

1

至此,这个封闭的山区医院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几乎一年一个新台阶。

2001年1月,济民外科大楼建成启用,大大改善了外科病人的住院环境和医院科研环境。

1

2006年,医院通过竞拍的方式,买下海洋商场并进行改扩建,成立儿童医疗中心,儿科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八位。

1
        1

2010年,济康大楼投入使用,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医院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区域影响力显著增强。

1

进入十二五以后,太和更是领风气之先,以国内外最发达的医院为标杆,将精益管理理念全面运用到各个领域,实现了率先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

1

2012年以来,医院围绕“一院两区三特色四工程八大中心”建设目标,先后完成皮肤病中心、妇产中心、医疗培训中心、东院区、科研大楼等重大项目建设,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医疗中心,年外埠病人占据25%以上。陕西患者到十堰看病这一现象多次被媒体报道。

1
        1
        1
        1
        1

新时期,新作为;新思想,新跨越。在即将跨入十三五之际,医院党委高瞻远瞩,又适时提出医院发展由医疗为主向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变,在本地区率先建设医疗联合体,全面托管郧阳区人民医院、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兼并武当山特区人民医院,与十堰市西苑医院建成支援型紧密医疗联合体。同时,依托太和医疗资源,大力兴办健康服务业,建成了太和母婴照护会所、太和.和众养老会所、十堰市康复医院,目前正加速建设太极湖医院,形成了以医疗为主体覆盖生命全程的大健康格局。

1
        1
        1
        1
        1
        1
        1

(三)学科翘楚

太和的崛起,不仅是医学大楼的崛起,也是学科建设的崛起,更是人才高地的崛起。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太和医院就把抓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兴院之要。

1986年,全国第一届地市级医院胃电图学习班放在太和医院举行。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我国的胃电图技术才刚刚起步,许多地方还没有开展,而太和医院已具备较高的水平。

1995年1月,中国长城心脏介入技术培训中心十堰培训基地在太和医院挂牌,许多城市大医院也不远千里前来观摩学习。

1997年3月,医院承办全国第一届地市级医院心脏介入和起搏学术研讨会。标志着太和医院心血管专业学科水平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2005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和太和医院联合组建十堰市神经外科协作中心。原中科院院士王忠诚还亲临十堰挂牌。

1

2009年医院提出扶强扶特扶弱的“三扶”战略,使一大批专科跻身湖北省重点专科行列,一批专科向国家级进军,其中,康复医学科、针灸科成功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

1
        1

2011年11月,国家批准太和医院为中西部市州级区域医疗中心,并拨付首批专项资金用于中心建设。自此,太和进入国家卫生发展的整体规划视野。

太和以“地区边缘说”成功的演绎了“医疗中心论”,其取得的重大成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0年以来,中央电视台曾先后10余次对太和医院进行报道。

1

山区医院发展的瓶颈是难以引进和留住人才。而在太和医院,人才的概念不是一个人,它是一个活跃的机制,一个不断流动和更新的整体。

2012年,太和医院与新加坡中央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培训技术人才和管理专家,迈开了向国际化开放办院的重要步伐。

1

2012年,太和医院启动 “百名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送80名青年新秀到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学习深造,并力争实现5年内出国学习人员达到400人的目标。

2013年,医院着手建设太和人才库,先后引进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名海外高层次科研专家、19名国际国内知名的高级科研专家,神经外科博士罗杰被授予“湖北省首批医疗领军人才”,神经病学博士吴建平成功入选“湖北省第五届百人计划专家”,感染与免疫性疾病所李珊博士作为引进的高级科研专家,回院后第一年就获得2015年度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项目。

1

太和医院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广泛培养高学历人才,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贵阳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成为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太和,冲破秦巴大山的重重阻隔,实现了与国内同步,和世界接轨,同全球最先进医院的深度融合。

(四)丰碑屹立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太和医院作为大医院的社会担当。数十年来,医院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任务,每一次出征都如壮士断腕,而每一次归来也都是高歌凯旋。在东风公司54厂数十名员工食物中毒抢救中,在石首抗洪中,在抗击非典中,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在竹山绿松石矿垮塌事件中,在十堰小商品批发市场重大火灾营救中,太和人总是临危不惧,英勇奋战,以出色的成绩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光荣任务。

1
        2
        1

太和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始终关注弱势群体,先后开展了“百个减半、千项减免”惠民举措、“十百千万”惠民工程、“爱心救心”太和行动、挂县带乡、巡回医疗、精准扶贫、万名医生入十万家庭惠百万群众等惠民活动。成立了十堰慈善•太和医疗救助基金,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突出贡献奖”。

1
        1
        1

太和医院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改革创新医院、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等荣誉称号。全院有100多名先进典型受到国家、省市级表彰。

1
        1
        1
        1
         1

随着医院品牌的不断提升,太和也成为活跃在国内各学术舞台的亮丽名片。近年来,先后数十次被邀请在国家及省级大会上交流经验,太和管理声名远播,太和文化闻名全国。

在五十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和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创造了“太和速度”;以创新卓越的智慧缔造了“太和现象”;以深邃奇异的思想演绎了“太和模式”。

1

沐浴着历史的光辉,承载着全新的使命,太和正以飒爽的英姿,崭新的风貌,坚定不移走精准医疗、精准服务、精准管理之路,并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区域新发展,努力打造临床科研型医院、质量卓越型医院、文明幸福型医院;坚定不移推进集团化、信息化、国际化建设,为实现中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而奋勇向前!

1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