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1月6日讯:10月5日,房县文体局、尹吉甫镇联合组织开展的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尹吉甫传说》传承培训活动在尹吉甫镇七星沟宝堂寺隆重举行, 91岁的刘大斌和86岁的尹维鹏等两位省级《尹吉甫传说》传承人现场宣讲《尹吉甫传说》,尹吉甫镇、门古寺镇、青峰镇、城关镇、野人谷镇、五台乡、万峪乡、九道乡等8个乡镇,30多名乡土文艺骨干及学生参加了传承培训活动。
中国诗经学会会员、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正洪同志出于对家乡房县的热爱,自1980年开始收集研究《诗经》尹吉甫文化,着力组织民俗民间文化爱好者,收集、抢救、挖掘、整理《尹吉甫传说》,受到中国诗经学会、湖北省文化厅、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一些专家的亲切关怀指导和省、市、县领导及宣传部门、房县尹吉甫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尹吉甫传说》的收集挖整工作。
袁正洪从1980年起就开始收集挖整关于尹吉甫的资料,先后随同新华社湖北分社老社长徐士杰同志、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等有关专家、学者,多次到房县考察尹吉甫与西周《诗经》文化及其尹吉甫传说故事,诚邀陈吉炎教授、杨兴炳、胡继南、袁源、袁君、陈伯钧等人,搜集挖整尹吉甫有关文字资料30多万字、录音带20多盘、数码录音100多MB及录像带13盘,拍摄照片资料万余张。研究尹吉甫及其传说,先后撰写《中国中西结合部古文化沉积带的珍贵遗产――民间文化宝藏“房陵文化圈”》、《房县民歌大王的非物质文化生存》、《千里房县是歌乡》、《淺谈2500多年前诗经相关民歌至今仍在中华诗祖、周太师尹吉甫故里千里房县民间传唱的渊源》、《尹吉甫的传说故事》等多篇文章。新华社、央视《探索与发现》、中国新闻社和省、市新闻媒体纷纷采访报道,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2006年12月4日,房县人民政府行文上报,由十堰市民俗学会和房县榔口乡人民政府申报的《尹吉甫民间传说》,被十堰市公布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行文批复《尹吉甫传说》(房县)等被列为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项目,并介绍尹吉甫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他晚年回房陵(房县古称),死后葬于房县青峰山。
2014年12月3日,《尹吉甫传说》被文化部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随着两位传承人年龄日益增大,传承人队伍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传承人培训工作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让国家级非遗《尹吉甫传说》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房县高度重视传承人培训工作,县文体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和乡镇每年开展两次以上的传承人培训活动,为国家级非遗《尹吉甫传说》培训传承接班人,使国家级非遗精粹《尹吉甫传说》在千里房县继承和发扬,为全县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刘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