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4月10日讯:日前,笔者走访了丹江口市汉江江南、江北部分乡镇,到处呈现出一派形势大好的发展景象,涌现出乡村旅游、农业转型、生态林建、电商微商进村四大热潮。
乡村休闲旅游热。长期以来,我市的旅游方式一直以来都以欣赏山水风光、游览历史古迹为主。但随着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时间缩短和旅游者不愿承受长途奔波劳累之苦,使得以近郊乡村旅游变得异常火爆,旅游业发展正逐渐从景区生态旅游向乡村旅游转变。3月28日, 2015郁金香节暨鄂西北最美新娘婚纱走秀活动在丹江口市土关垭镇“武当花谷”拉开了序幕,近万名市民前来游玩赏花,将乡村旅游推向了高潮,而4月4日-6日的清明节三天假期里,共接待游客1.3万人次,旅游收入105万元。同时,石鼓镇玉皇顶生态农业观光园、习家店镇青塘村万亩油菜观光园里游客也纷至沓来,乡村农家乐生意更是火爆。“现在农村的风光太美了,很多风景不亚于周边的名山大川,以后每个周末我们全家还要在跑一个乡村玩玩。”随朋友前来赏花的张女士在活动现场对笔者说道。
农业转型发展热。面对乡村旅游的日益火爆,各农民积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瞄准经济结构更优和质量效益更高,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下功夫,从细微之处找增长点,掀起农业转型发展热潮。清明前后正是春播的关键时期,习家店镇青塘村茶馆里生意却依旧火热。农忙时节还来喝茶?原来,该村大多村民早就不种粮食了,现在种柑橘、烟叶、订单红薯、订单腊菜、订单豇豆等,实行统一机械化种植,腾出了大量的休闲时间,并且种出了众多的“万元田”,家家户户开始盖起了小洋楼。同时,众多传统种植的农民开始在特色种植上下功夫,核桃、葡萄、板栗、中药材、草莓、石榴、樱桃、蔬菜、瓜果等产值超千万元的富民产业不断涌现。部分种植大户向家庭农场主转变,中青年向特色农产品销售者转变,还有部分农户干脆流转了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打工者”。农业转型升级,正悄然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初步形成了“特色+规模+品牌”的发展新格局。
生态农林建设热。走进水都,漫山遍野,林业绿化人,正在用实际行动,实施生态修复、低产林改造、景观植物、生态走廊、生态家园等生态农建项目,在全市掀起人人植树、人人护绿的“绿色革命”浪潮。武当花谷,三角梅、仙客来、发财树等高贵典雅自成一景;习家店镇从大柏河的生态农林博览园,蒿坪镇、石鼓镇、凉水河镇等16个村等地为主10万亩富民清香核桃基地正在形成;浪河镇、牛河、土关垭、三官殿万亩油茶基地等地为主的富民茶基地香飘万里。盐池河镇、白杨坪、三官殿、牛河食用菌基地等地为主的食用菌基地生机勃勃。2014年,全市林业工作在继续抓好核桃、油茶、食用菌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新发展核桃2万亩、油茶5000亩,完成食用菌生产800万棒(袋),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的高度统一。
电商微商进村热。电商微商不仅在城市了火了起来,在农村也蓬勃发展开来。习家店镇女青年小王,利用闲暇时间,在网上开启了化妆品店,月收益3000余元;石鼓小伙儿张祥良,将自己的石榴园拍成图片,发到网上,引发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和购买,仅此一项年收益达5万余元。不仅是他们,还有众多农村小姑娘、小伙子在网上开起了鞋包店、农副产品销售店等。电商、微商逐步在我市农村火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