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正文
丹江口市移民局技能培训助推库区产业发展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5年4月10日8:32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4月10日讯:丹江口市总人口45.96万,纳入移民培训的涉及全市20个乡镇办事处,214个村(居委会)、931个组,140094人,移民涉及全市93%的乡镇91%的行政村。2014年,丹江口市把移民培训当成促进广大移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手段和实现移民群众安稳致富的重要途径,将其列为全市十件实事之一,加大力度,创新方式,有力地增强了移民创业增收的软实力,较好地促进了移民就业增收和库区产业发展。2014年,全市开展各类移民培训237期,完成移民培训5369人。其中:二三产业技能培训1789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715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71人,农村实用技术2225人;移民干部培训569人。
规范创新  构建三大机制
    构建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局成立了移民培训科,各乡镇明确了移民培训工作专管员,负责移民培训的组织实施,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高效快捷的组织网络体系。二是完善有关制度。制订出台了《丹江口市移民培训工作操作指南》、《移民培训档案管理细则》、《移民培训学员管理制度》等6个规范性文件,明确培训对象、培训方式、经费管理、补助及奖励标准、培训档案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使移民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发展。
    构建公开合理的准入机制。一是实行严格的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对培训机构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有具体标准和要求,要求部分培训机构投资新建固定的移民培训基地。目前已建好丹江口市蓝翔生态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移民培训基地,在建2个(习家店镇移民培训基地、龙山镇移民培训基地),添置了多媒体的电教、投影设备、课桌,为移民培训创造了较好的学习环境,对符合条件的,采取竞争性选择的办法,坚持优中选优。同时,对培训机构进行年度考核,取消培训机构“终身制”,凡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培训资格。二是实行移民培训对象准入制度。在培训过程中,移民站审核移民身份,移民培训范围和培训对象的确定采取“移民自愿、村委推荐、移民站审核”,以此确保了培训生源的质量。
    构建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一是分类制定标准,保证培训质量。在二三产业技能培训上,培训时间因人而异,移民能够熟练地操作所学的技能,保证为每个参训的移民颁发全国通用的技能证书,和就业单位签订上岗就业协议;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上,每个培训项目按照农时季节,每位移民参训最低达到五次以上;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上,培训周期为1年,对每位参训移民必须确保参训时间达到或超过10天以上,根据农时季节分两次进行,每次5天。由市移民局牵头建立了移民培训教师和专家人才库,聘请了十堰市大专院校的教授以及市委党校、农业、水产、畜牧、蔬菜、园艺、花卉、旅游和农家乐等20多名各行业各领域的知名人才,专门为移民量身定做了多媒体课件,对培训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做了细化。还邀请了全市在各行业已经发展起来的致富带头典型代表,为移民现身说法,互动解疑,取得了较好的引领和示范效果。二是建立六个制度,规范培训行为。即培训记录表、卡制度、培训台帐制度、培训上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试、考核与发证制度。建立移民学员考试、考核、发证制度、跟踪服务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规范了培训全程管理,提高了培训的质量与效益。
按需培训  实行三大结合
    坚持移民培训与库区产业相结合。2014年以来,紧紧围绕库区柑橘、茶叶、养猪、养鱼、大棚生态蔬菜等优势和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70场,2225人,其中开展柑橘管理、有机茶栽培、清香核桃种植技术培训115场,1248人,开展果园养鸡、生态养猪技术培训10场,141人,开展大棚生态蔬菜技术培训45场,836人,先后有山东寿光、湖北农门、省水产研究所、武当道茶公司等院校和公司的教授、专家13人到库区乡镇村授课56场,移民踊跃参加,场场爆满。
    坚持移民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根据全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求,利用很多移民居住在市城郊和集镇周围的地理位置优势,市移民局和市旅游局联合制定了鼓励支持移民开办农家乐和农家旅馆的激励办法,对硬件设施达标,软件上通过移民培训学会礼仪接待、农家厨艺、优质服务的农家乐和农家旅馆移民给予一定奖励,已有180多户移民受益。2014年以来,全市共培训了农家乐旅游从业移民425名和中式烹饪厨师335名,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市劳动局等单位到开业的移民户家里现场免费办理了农家乐经营许可证和卫生健康证
    坚持移民培训与个人意愿相结合。一是对有些已有一定技能并急需就业的移民开展就业培训;二是对完全没有技能的移民,要求培训机构通过技能培训后,为每位参训移民颁发全国认可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三是对已有一定经济条件并有创业精神的移民,组织他们参加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统一安排他们外出郧县柳陂镇、樱桃沟和十堰大川镇,房县的红塔乡,谷城的五山镇等多地学习调研考察,进行系统学习,鼓励移民创业。特别是在二三产业技能培训上,突出就业技能培训,注重培训移民学员动手操作能力,推行了“专业课+技能课+实习课+就业素质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体系,提高了移民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使移民学有所得,培有所用。
细化措施  突出三大重点
    在摸清底数上求细。为确保移民培训工作的效果,坚持摸清三个底子:一是摸清移民劳动力资源的底子。2014年,对全市移民劳动力开展调查统计,将18-50岁的移民情况全部输入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彻底摸清了移民的家庭特征、个人素质、培训意愿、就业要求;二是摸清培训单位的底子。对全市20多所培训学校进行了调查,对所有种养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优势、特点进行了分类登记备案。三是摸清人才资源的底子。摸清了库区的技能专家、技术能手160余人,聘用了13名省内专家教授成为我市移民培训的专家库。
    在过程管理上求实。一是培训人数及对象实,确保培训人数和对象符合移民培训政策;二是培训内容及过程实;三是培训效果实,能确实为移民科技致富增加收入起到作用;四是培训档案实,并通过管理软件,建立移民档案《数据库》,将移民个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参训记录、考试考核成绩、实践操作、学习后实现的效益等情况,分村分户存档进行统一管理,根据档案记载,结合培训专业、农时节令等适时做好指导和跟踪调查服务工作,培训结束后,及时地把培训结果,张榜公示在村委会和移民安置点,设置举报电话,接受移民的监督。
    在培训方式上求活。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长短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移民培训的实效。对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较差的移民劳动力重点开展进村入户、现场服务指导生态农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等方式的短期培训;对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壮年移民重点开展中、长期的二三产业就业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有创业基础的人员,组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专业培训,并为市内企业开展以招收移民为主的定向、订单培训。
落地生根  彰显三大成效
    新型实用技术得到大力推广。2014年计划安排技能培训1500人,截至目前已培训1789人,占下达任务的119.2%,实现创业就业的移民1288人,占参培移民的72%。大部分移民结业安置情况相对较好,人均月工资达到3000元左右;2014年以来,全市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13期796人,组织外出学习考察796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71人,选拔中青年移民参加全省组织的创业培训15人。目前,全市50万元以上的产业大户、技术能手从2012年的573户,扩大到了2014年的1160户,这些技术能手不仅成为了产业大户,而且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如牛河林区李家山村移民谭成宏通过养殖培训后发展生猪500多头,走上了致富之路;丁家营镇铜架山村移民张军通过参加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后,激发了自主创业热情,在土关垭镇租赁山场大力发展养羊产业。通过有组织的培训,移民的实用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得到有力支撑,规模发展成为可能。
    移民创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均县镇关门岩村“沧浪海移民安置点”已发展农家乐72户,牛河林区五谷庙村“千岛画廊移民安置点”已发展农家乐15户,凉水河镇江口村“江口桔乡安置点”已发展农家乐42户,六里坪镇马家岗村已发展农家乐38户,三官殿办事处靠近旅游港附近已发展农家乐30户,丹赵路办事处茅腊坪村和计家沟村两个移民村发展农家乐80户;为提高全市农家乐的知名度,通过成立丹赵路农家乐协会、三官殿农家乐协会等一批行业协会,引导移民特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大星级移民农家乐的评比,进一步提档升级,目前全市移民乡镇已发展上星级农家乐28家,其中四星级农家乐2家,三星级农家乐11家,二星级农家乐15家。据统计,全市通过移民培训,发展农家乐314户,遇到节假日和周末,生意火爆,收入剧增,为移民增收达2000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移民培训、就业、增收的目标。
    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市场化。目前全市已建成以移民产业为主的一大批知名的高效农业基地,如浪河镇移民蓝翔生态科技示范园、六里坪镇孙家湾国家级农业观光公园、马家岗移民农家乐及农家旅馆、均县镇关门岩沧浪海国际钓鱼基地。
    三官殿长海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移民土地和果园375亩,种植各种新鲜生态无公害时令蔬菜,农业产业收入大幅增加。8月,该社又带动移民搞起了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新发展了草莓种植80余亩。这种以生态观光带动农业发展的模式,切实提高了移民收入,以草莓种植为例,上市的时候为30元一斤,平均亩产值能达到8000元左右。2014年全市培训生态高效农业和农村实用技术移民2225人,生态高效农业基本实现市场化,实现了移民在家门口务农创收致富的目标。
     凉水河镇江口桔乡是凉水河镇精心打造的一个集移民实用技术培训、产业示范、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示范点。将桔园管理、培训、垂钓、旅游、柑橘采摘、移民农家乐于一体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桔乡分为三个核心板块:柑桔观光采摘基地、果园养鸡基地、路亚垂钓基地,已经成为凉水河镇乃至丹江口市的移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有机柑桔转化实验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同时,被北京市超市发集团确定为柑桔产品直供基地。随着环库公路江北段即将建成通车,公路沿线的山水资源优势很快就凸显出来。为加强沿线资源管控,凉水河镇对沿线邻水库湾和山场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台账,并出台了管理办法和招商引资意见。同时,与旅游部门、招商部门进行了衔接,制定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在环库路沿线建设一批观景台和观光点,规划建设一些生态人文景观,把环库路逐步发展成乡村旅游的观光走廊。( 时红)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