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诗祖尹吉甫故里《雎水情歌》在房县民俗文化展演受青睐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5年4月22日9:7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4月22日讯(傅培权):4月21日上午,诗祖尹吉甫故里房县在军店古镇房山举行显圣殿“三月三” 民俗文化展演暨中国传统村落下店子名俗文化展演活动,其《雎水情歌》首次展演,介绍了西周时房县南部山区就叫雎山,雎水河绕县城而过……这首歌产生了轰动反响。
    房陵(哪个)雎山美(哟)(咿呀咿嘟喂),雎水清(哟)(哦…)
    关关(哪个)雎鸠(哟)(咿呀咿嘟喂),  在河之洲歌儿多;
     哟 嗬  嗨……依 哟 嗬  嗨……
    在河之洲歌儿多;……
    民歌王朱启全、金嗓子尤德凤、陈茂云表演的男女对唱的《雎水情歌》,首次展演,这首歌生动地吟唱出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篇《关雎》的雎山雎水,西周时房县南部山区就叫雎山,雎水河绕县城而过,也就是现今的房县南山和小河流域至县城西河,千古诗经民歌至今在房县传唱,《雎水情歌》充分反映了千里房县雎山雎水的浓郁民俗风情,一展房县是诗经之乡、诗祖尹吉甫故里“自古好歌” 民俗,博得台下观众热烈的喝彩声和掌声。
    《雎水情歌》,得益于中国诗经学会会员、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咨询中心主任袁正洪,对家乡房陵文化的倾情。孩提时袁正洪就喜爱听父母吟哼民歌,小学和初中假日随邻居孩子到城外山村挖野菜,或去南山砍柴,听山民喊号子和唱坡锣鼓。1968年,袁正洪高中毕业,作为知青年上山下乡到房县边远偏僻的堤坪乡桐木沟插队,和勤劳的大山农民一起上坡挖地、薅草,听农民歌师唱薅草锣鼓。1970年5月,他徒步翻山越岭到房县神农架下的泮水区调查材料,途中听到山民唱民歌助力薅草。1974年6月,他被抽到县里办文化展览,徒步300多华里翻大山到九道区关坪乡采访,听民间歌师唱十杯酒歌中的“咿呀咿得喂”音调,十分动听, 留下了难忘的深刻印象。最为引袁正洪关注的是房县乃西周太师尹吉甫故里,从1980年开始收集研究房县诗经尹吉甫文化,尤其是1999年以来,先后到房县20个乡镇(场)的一些村组, 与一些民间“歌王”、“ 歌师”、“歌布袋”、“唢呐大王”、“ 锣鼓王”交朋结友,收集研究了以诗经尹吉甫为主的房陵文化资料百万余字,收集民歌3000多首,发现千古诗经民歌至今在千里房县传唱, 收集诗经相关民歌20多首。有些农村小伙子、姑娘以歌传情喜结良缘。这些世代传唱的民歌民调,极富情趣,充满泥土的芳香,颇具鄂西北房陵文化的地域特色,袁正洪收集后视为珍宝。
    《雎水情歌》是袁正洪多年来采访房县雎山、雎水等地一些民间歌师传唱的诗经相关民歌而作词《雎水情歌》,以赞美房县雎山美、雎水清,反映房县山民自古好歌,以歌言情的民俗风情。在音调上袁正洪采用房县南山“高山号子”、“咿呀咿得喂” 、“弹音”、“滑音”、“ 颤音” 等多种民歌的音调吟唱《雎水情歌》,请十堰市知名作曲家闵放记谱、改编,请十堰市声乐学会常务理事丁溆珍演唱。袁正洪又将录音放给房县的多名民间歌师、歌王听, 征求意见,受到民间歌师、“歌王” 的好评。《雎水情歌》充分反映了诗经之乡房县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乡音雅韵,
    展演中,房县民歌王康桂春等演唱的女声对唱“关雎一双鞋” 也悠扬动听。真切地反映了房县传唱的原生态《诗经》民歌,深受广大爱好者的青睐和赏识。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