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4月8日讯(徐爱明):4月4日,湖北省丹江口市沧浪洲湿地公园,满目青翠,春色满园,如织的人群中,一对母女沿着林间小路踏青赏景,母亲一边用流畅的手语比划,一边用口语介绍着周围的美景,时不时让小女孩观察嫩绿的树叶,或是蹲下指引小女孩闻闻路旁的花香,再不就是指着标示牌讲解一番,小女孩则用流畅的手语回应着,口中不时发出含混不清的咿呀声,此情此景不时引得游人驻足观看,口中不由得发出啧啧赞叹:“这妈当得可真没啥说的!”
殊不知,两人并非母女。年长者名叫张娟,是丹江口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养员。小女孩名叫王文雅,丹江口市特殊教育学校聋班二年级学生,家住河南省淅川县香花镇,家中成员7人,弟弟尚幼,正上学前班,爷爷、奶奶已是60多岁,太爷爷更是80多岁高龄了,迫于一家生计,父母只好远赴浙江杭州务工,月收入仅有4000余元,每年也就是春节难得回家一次。2013年春,年仅6岁半的王文雅在年迈的爷爷护送下来到丹江口市特殊教育学校跟班就读,看着年幼无助的小女孩,张娟心中不由得心中一阵发酸,对她也格外留心起来。
王文雅个矮够不着打饭,张娟就一日三餐给她盛好端到餐桌边;换季时节,她就四处张罗着给小文雅置办换季服装,小文雅的生活用具也给添置得一应俱全,饮食起居被照看得周到细致。2013年“五.一”小长假,其他孩子都被父母接回家了,只留下孤零零的王文雅。电话联系她爷爷,被告知身体欠佳不能到校接孩子,张娟就把小文雅领到家中,和自己吃住在一起,白天就领着她跟随自己一家人出去游玩。自此以后,每逢节假日,张娟都把小文雅接到家中,同吃同住同游玩,城郊的净乐宫、丹江口大坝前的旅游港、坝下的沧浪洲湿地公园都留下了王文雅快乐的身影,均州老街游乐场、坝下游乐园留下了王文雅嬉戏的笑声。2014年12月下旬的一个深夜,小文雅突发高烧,口中含混不清的呀呀着,正在家中轮休的张娟接到一时腾不开身的值班教养员的电话,冒着凛冽的寒风赶到学校,抱起浑身发烫的王文雅赶到就近的汉江医院,挂号、输液…….,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多钟,又抱着好转的小文雅赶回学校。难怪别人问起该怎么称呼张娟,小文雅会用手语熟练地回道:“妈妈!”
其实,该校师生都知道,享受特别“妈妈”关爱的特殊孩子岂止小文雅一个!因小时候患病而留下夜晚时常尿床的培智四年级学生付玉洁,张娟为她缝制了 四年的棉垫,更换了700多个夜晚;外出理发不方便的寄宿学生,边学边理的张娟利用双休值班时间为他们剪出了一个个漂亮的发型;入学的新生,或是行走不便的学生,张娟帮他们收拾清洗碗筷。张娟的宿舍备有一个百宝箱,针头线脑、钮扣、拉链、感冒冲剂、创可贴……,日常生活常用小物件一应俱全,每逢孩子生活中遇到什么小难题,打开百宝箱,大都能及时解决,难怪这些特殊孩子都称张娟为“妈妈!”
特殊的学校,特殊的孩子,特殊的岗位,张娟一干就是10年,从无怨言。“这些特殊孩子能叫我一声妈,比啥都好!”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娟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