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正文
打生态牌念产业经 打造“绿富美”新洲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5年5月19日7:53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5月19日讯:“环境更美了,农民手里有钱了”,“农村环境改善了,村民文明素质提升了”,这是笔者在竹溪县新洲镇采访时,听到当地村民最多的评价。近年来,新洲镇以打造成为 “特色产业强镇、山水园林名镇和休闲旅游名镇”为具体目标,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绿色崛起”,加快建设生态新洲、美丽新洲,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坚持生态富民,探索了一条“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文明乡村”的新路子,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建设实现较大发展,全镇上下呈现出生态优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抓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让生态新洲“绿”起来。新洲镇在生态建设中,实施“绿满竹溪”、“美丽乡村”、“生态家园”建设,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在镇区规划建设了“一湖两亭三桥八园”建设生态旅游景点,一湖即新发和南花两村之间的“南花湖”,两亭即赋予新洲文化特色的“樊亭”和“楠亭”,三桥即“清风”、“明月”、“甘露”3座索桥,八园即濯园、荷园、名人文化园、香樟园、栾树园、桂园、枇杷园和茶园。并实施了集镇扩容增效工程,将集镇延伸2500米,配套建设路灯、彩板、下水道等设施,新建沿库景观游步道2公里,栽植景观苗木25万株。深入推进果廊建设,以水天路沿线的吴家湾、潭口河、张家坝、新发、南花和紫金洞六个村为主,共涉及27个地块,主要栽植品种以李子、柿子、枇杷、桃子、香橼、樱桃、火棘和核桃为主,已高标准完成栽植面积1800亩,并在水天路沿线栽植草皮3万平米。以蓄水库面为纽带,将烂泥湾古楠木林至集镇区域巧妙串联,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打造旅游景点,旅游产业稳步发展,进一步加快新洲人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抓“产业兴”带“百业旺”,让农民生活“富”起来。一是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2万多亩优质茶园为依托,加强管护和包装,实行对外承包流转经营,茶叶效益显著发挥。把核桃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全乡核桃面积突破了12500亩。同时,新建了黄姜地基4000亩,初步形成了沿潭口河、新发、孟家渠、板凳岭至观音堂的特色产业带,实现家家有产业的经济格局。二是按照引进大户示范引导的原则,先后成立了水上养殖专业合作社4家,涉及群众达600余户。对库区进行整体开发,总投资达3000万元,涉及村群众年底均可获得一定分红,带动发展了农家乐12家,创造各类就业岗位300余个。三是加快生态养殖业的示范推广,在双龙、观音堂、鲁溪沟村推广“150”型养猪厂,培植50余家养猪、牛、羊大户,吴家湾、白云寺等一批特色生态养殖基地不断壮大。目前已建成“150”模式养殖场2家,散养鸡养殖大户20家,养牛10头以上的有26家,养羊50只以上的有14家。
    抓生态文明和谐家园建设,让乡村环境“美”起来。在环境治理方面,新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实现污水污物零排放。在集镇及周边的新发、南花、紫金洞、潭口河4个村,建垃圾中转池3处,新添垃圾清运车4辆、垃圾桶千余个,选聘保洁员,组织发动群众制定完善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签订卫生管理责任书。实施卫生管理每日清扫检查、每周公示、每月通报制度,将卫生管理质量作为支付保洁员工资的重要依据,将农户“四包”责任落实与十星户、幸福家庭评选相结合,与优先享受有关扶助相结合,增强群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确保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得以落实。在美化方面,实施危旧房屋改造200余户,房屋外形改造600余户,重点公共场所安装了彩灯亮化,喷绘忠、孝、义文化墙,制作和书写特色牌匾,在集镇广泛进行勤、孝、廉宣传,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营造了文明和谐、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周侃)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