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副市长张歌莺发言
中国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鲁成银发言
鲁成银专家对武当道茶发展提出了“八个一” 的重要建议
武当道茶高端论坛会场
十堰网6月13日讯(胡继南 袁源 ):昨日下午,中俄“万里茶道”走进武当“茶与道·武当道茶高端论坛” 在素有八百里武当山之称的十堰市召开。参加活动的领导、专家、知名茶企和茶商代表230多人参会,大家以茶为媒、共话发展。
会上,十堰市副市长张歌莺深层次介绍了博大精深的武当道茶。张歌莺希望各位专家为武当道茶发展把脉问诊,期待与中俄万里茶道各节点城市加强交流合作,热忱欢迎国内外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十堰按照遵循“基地做大、企业做强、产品做优、品牌做响、链条做长”的思路,强化企业主体,依靠科技和文化,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深度开发道茶产业,努力把十堰打造成茶文化与道文化高度融合、茶产业体系功能完备、示范带动力强的“中国道茶之都”。
中国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鲁成银以《新常态下武当道茶产业升级发展战略》为题作专题报告,深度剖析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常态,并对武当道茶发展提出了“八个一” 的重要建议,引起与会代表高度关注和赞誉。
会议期间,会上交流会下请教有机结合,有关专家学者就武当道茶历史溯源、武当茶马古道上千年历史、一路由十堰郧阳码头或均州码头溯江而上,运往陕西,然后由陆路翻越秦岭至西安,西上至甘肃、新疆,走丝绸之路进入中亚及阿拉伯国家等,十堰因此成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中俄“万里茶道”走进武当将有力促进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行探讨,使与会代表受誉很大。
会议期间,一些媒体就相关新闻话题进行了采访。据十堰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茶叶专家涂扬晟介绍,目前该市茶园面积已达70万亩,现有各类茶叶企业近300家,有机茶开发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通过欧盟有机茶认证,2014年,十堰市茶叶总产量近3000万斤,生产产值24.7亿多元,居全省第一,综合产值近70亿元。武当道茶产品主要以绿茶为主,共有绿茶、乌龙茶、红茶、茶食品、茶工艺品、茶多酚等六大系列80多个产品,先后有60多个产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农博会上获奖。
十堰市农业局芦汉国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力争到2020年,全市茶叶基地达到10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茶叶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努力把武当道茶打造成驰名中外的茶品牌,把十堰建成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大影响的‘武当茶谷 ’” 。
此次中俄“万里茶道”走进武当·首届武当道茶博览会暨武当道茶高端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正如湖北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贵洲在开幕式上所说:“此次活动是湖北茶产业重走‘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对推介湖北优质茶资源,传承弘扬茶文化,促进湖北与中欧‘万里茶道’、‘ 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与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湖北将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通过举办‘万里茶道’等一系列重大茶事活动,重振湖北在‘万里茶道’与‘丝绸之路’上的雄风,再现湖北‘东方茶港’、‘ 天下茶仓’的辉煌。”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十堰电视台、十堰日报、十堰晚报、秦楚网等报道此次活动盛况。
以及风雨秦巴武当山区,坚持倾力深入挖整研究武当道茶,把“武当道茶当工程抓”,创办专栏,拍摄武当道茶专题片、拍摄照片数万张等着力宣传武当道茶作出奉献的十堰新闻网、诗经文化网、民俗文化网、中国武当道茶网也参加了此次活动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