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6月8日讯:在太和医院康复院区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从迁址新院区时的不足30个患者,到月入院人数101人,病床使用率150 %;从医院弱势科室到国家重点专科,从籍籍无名到“掌门人”王刚主任获聘为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航海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从“摸着石头过河”逐项开展微创介入治疗到拥有一大批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诊疗项目,吸引着无数患者前来求医。这个团队,就是太和医院康复院区骨科康复一病区—— 一个团结、仁爱、务实、求精,以“专业技术为核心,以患者满意为标准”的腰椎病康复专科。
专业化技术理念
太和康复院区骨科康复一病区专业特色极为突出。这不仅体现在大部分收治的病人都是以腰椎病康复为主,还体现在尖精的专业技术和强烈的责任心贯穿全部诊疗环节。
在该科,专业技术特色体现在微创介入治疗上,对于一些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外伤后遗腰背痛、腰背肌筋膜炎、腰椎节段不稳、胸腰椎关节病变、梨状肌综合症、腰臀部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臭氧消融术、射频靶点热凝术、射频刀神经根松解术、脉冲射频神经调解术、针刀整体松解术、内热式芒针整体松解术等一系列先进的微创治疗技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骨伤科一病区逐渐探索出了一套独到的治疗方法,并广泛应用于治疗脊柱关节疾病。
合理化人才梯队
骨科康复一病区拥有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以传统中医骨伤康复和现代微创骨伤康复相结合,各有所长,各有所精。
王刚副主任医师、梅求安医师、苏道静医师;以现代微创康复技术为主,先后于深圳、武汉、上海、广州进修学习,与国内外知名脊柱微创及疼痛康复专家交流,引进一系列国内外先进的微创诊疗技术。
杨坤主治医师、林晓波主治医师、瞿亿明医师:以传统中医骨伤康复为主,先后于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学习特色传统中医骨伤康复技术,并拜访省内外名老中医学习中医骨伤康复治疗,自行研发独具特色的膏、散、丸等内服、外用的特色药方和中医整脊疗法。
深度化人文关怀
在强调专业技术精尖、勇攀高峰的同时,骨科康复一病区从来没有忘记医者的情怀。与精湛的医术同样重要的,是医护的人文关怀。对于住进骨科康复一病区在病痛中挣扎的患者,医护人员会按照一个量化评价表,对患者的疼痛进行等级评估。评估表由“无痛”到“剧烈疼痛”6个等级。科室会根据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流程,为每一位患者制订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对于患者,不是等他有疼痛了再去采取措施,而是严格按照阶梯、按时用药。同时采用中药外敷、理疗等外用镇痛手段,尽量将疼痛控制在微痛,甚至无痛的范围内。慢性疼痛患者往往会伴有焦虑、紧张或者沮丧的情绪,有时候会因此不配合甚至放弃治疗,医护人员秉承“偶尔会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的真谛,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安慰。细微的关怀体现了全科医护人员极高的技术境界和对患者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
“亲情化”的医护文化
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医护团队设身处地把病人当亲人,患者入院期间所有手续由医护代办,所有检查由医护陪检。在医护患之间上班见面有问候声、下班回家有告别声,嘘寒问暖、细心照顾。从仪容仪表、服装服饰、礼仪礼节、沟通技巧等角度,对全科医护进行职业形象塑造和素质拓展训练。并且在病区提出“微笑在脸上、文明用语在嘴上、娴熟动作在手上、仪表整洁在身上。”的口号。目前,“亲情化”服务已经贯穿到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医护工作暖心暖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着医改的春风,依托太和的平台,骨科康复一病区将用3-5年的时间,形成中医骨伤和微创介入两大亚专业,打造鄂西北和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腰椎病康复临床、科研和培训基地,为广大腰椎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万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