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正文
秦巴深山致富领路人——记竹溪县桃源乡杨寺庙村党支部副书记谭胜勇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5年8月3日9:21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8月3日讯(王鑫 吴荣平 ): 他是一名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一名扎根在广阔的农村创业干事的有志青年,他就是竹溪县桃源乡杨寺庙村党支部副书记——谭胜勇。

    谭胜勇出生在竹溪县南部山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8年7月初中毕业后,他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机会积极应征入伍,到山东省潍坊市71648部队服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在部队艰苦的军事训练过程中,他敢于吃苦,强化训练,圆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训练项目,深得部队领导和战友的好评。由于本人军事成绩过硬、综合表现良好,2001、2002年连续被部队党委授予三次“优秀士兵”光荣称号。三年的部队生活,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知识,磨练了自身的品质,培养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2002年12月从部队退伍后,谭胜勇只身南下。目的是想从军营走向社会,在新的环境下进一步成长自己、锻炼自己,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蓄精养锐。在广东省东莞市唐夏镇景昊五金制品厂务工期间,他任劳任怨,勤奋努力,刻苦钻研技能知识,逐步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五金行业的行家里手,敬业的工作精神和熟练的业务操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短短的两年时间他的工资待遇从刚入厂的2000余元一步跃升到近6000元,成为公司同事们学习的榜样。六年的务工时间瞬息而过、拼搏的感触终生难忘。看看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康庄富裕。再想想家乡地处偏远山区的亲人和父老乡

    亲的生活情景,曾使他多次梦游故乡,仿佛看到乡亲们在田间地头用着传统的方式辛勤劳作的身影,他心中创业的梦想如同火种般燎燃起来。于是他利用业务时间研究种、养殖方面的书籍,并自费参加了成人创业教育培训班,掌握了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

    2008年7月在公司领导的再三挽留下他毅然选择了放弃优厚的待遇,跨上了归家之路。回到家乡,在桃源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他利用家乡广阔的土地和生态资源优势开启了创业之路。在通过充分的考察、思考后,他树立了朴素的靠山吃山的思想,投资10万元兴建了150模式养猪场1个,作坊式酿酒厂1个,用以发展生猪养殖循环经济。由于其肯于钻研,善于总结,勤于劳作,当年出栏生猪40头,年创利润5万元,虽然5万元不多,但对于刚起步的他来说,这已是他尝鲜养殖业后挖到的第一桶金。他的年收入,在桃源深山里,已俨然是“富甲一方”的致富新星。也就在这一年,他带头致富的本领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他被高票推选为村委会文书。“这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责任。”谭胜勇当时心里想,一定要干出个样子,并带领群众致富,为群众带来实惠。当这种朴实而真挚的思想迸发后,尤如一只充满力量的手支撑着他前行。在这期间,他摒弃了小富既安的思想,不断地在思索,不断地在考察,不断的走出去,决心拓宽致富门路。他瞅准深山天然绿色农副产品走俏市场的契机,决定从事蜂蜜加工,把这桃源深山司空见惯的土特产变成俏销市场的“香饽饽”。

    作为一名“村官”,他认为如果不能带领农民改变生活和居住环境,不能带领农民走出贫困奔向富裕就愧对自己、愧对老百姓的信任、愧对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多少次夜不成寐,越想越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是多么的沉重、任务是多么的艰巨。

    谭胜勇通过书籍、网络、电视等媒体收集资料,查找信息,与本地的资源有机结合。经过仔细了解和市场调查,深山的蜂蜜、竹笋等深受大中城市人喜爱。土蜜蜂适宜生存在海拔800到1400米之间,杨寺庙村六组一哑巴刘帮才居住在高山上,费力和其比划后当年发展了四十余箱蜜蜂,十月份收购时净蜂蜜达500多斤,哑巴刘帮才直接收入20000余元。尝到甜头的刘帮才每年都在扩大养殖规模,截止今年共发展了110多箱,年底可直接增收5万元左右。通过蜂蜜养殖解决了刘帮才长期以往靠吃低保救助才能生活的局面,同时周围的人也看到了效果,养蜂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在经过2年的摸索总结后,谭胜勇于2010年8月与竹山县柳林乡天台村肖高华、赵长春合股组建了桃花源天然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引进蜂蜜深加工生产线,当年蜂蜜产量20吨,年创收入100余万元。在公司稳健运营后,他又多次出去考察,引进了精包装线,开发出“葛粉蜂蜜”、“百合蜂蜜”两个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公司的组建,不仅带动了当地的民营经济发展,同时,还带动了群众的增收致富,把当地寻常的野生蜂蜜变成了促进增收的“黄金液”。不仅如此,他还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于2012年开荒100亩耕坡地,用以发展烟叶种植,在耕种过程中,他采取间作套种的方式,即在耕地中栽植核桃,实现树上结果、地中长烟的种植格局,当年,他栽植核桃30多亩1000余株,种植烟叶100亩,烟叶产量达到1.7万余斤,创收入20万元。

    强劲的发展势头,再加上踏实肯干、服务群众的敬业精神,期间2011年12月份,他被群众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2013年7月底,他注册了竹溪县国心绿谷土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产品有蜂蜜、竹笋、乌皮核桃、山野菜,注册金额120万元,决定推行之前成功的创业经验,依托已建立起来的市场销售渠道,把本地的农副产品组织起来,把桃源打造农副产品集散地,拓宽群众的增收门路;同时,他还利用手机、网络等便利的信息,分别在2014年2月和2014年6月开通了网店和微店,主要销售桃源的土蜂蜜、葛粉、笋子干和纸壳核桃等农产业;从目前的销售效益上看,通仅通过微店销售来看,自去年以来,销售额就超过了十万元,销售地区辐射武汉、东莞、珠海、燕郊等地,一大批外界的消费群体渐渐地通过网络和微信认识了桃源。

    群众的期待没有停止,谭胜勇创业的脚步也始终没有停步。2014年底,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针对乡情地貌、土质、气候等特点,积极招商引资,引进鄂湘经贸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了建立桃源高原无公害蔬菜基地。并于今年1月8日在桃源乡成功挂牌,高原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正式落户,为群众的致富增收扩宽了渠道。该公司以桃源乡杨寺庙村为蔬菜基地核心示范片区,辐射厚河,甘沟子,源茂三个生产点,形成连片蔬菜生产线,逐年拓展,扩大规模。2015年,签订1200余亩种植合同,种植户达571户。种植的洪山菜薹、辣椒、豆角、黄瓜、包菜等十几个品种畅销武汉等大中城市,可谓产销两旺。截止7月20号共往武汉运送蔬菜183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把群众深

    深地烙印在自己心间,继续沿着创业之路,披荆斩棘,为群众致富、产业增效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谭胜勇信心十足地说。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