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房县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完成所带村一次性移交当地乡镇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4日8:42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10月14日讯:10月9日,房县林业局与野人谷镇举行场带村移交仪式。至此,房县在全省率先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为全省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操作的试点经验。
凝聚共识  稳步推进
    改革从来非易事,起跑决定后程,开局影响全局。改革之初,县委、县政府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调研,精心谋划。一是明确责任,高位推进。县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安排,成立了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王家波为组长,县政府党组成员董诠闻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及涉改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务会议,研究《农林水财政局以场带村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统一各相关单位和乡镇的改革共识,主动履职,确保了改革稳定有序推进。二是科学谋划,整体推进。我县国有林场代管11个村,兼顾着代管村社会事务的责任。林场功能定位不清,事业单位,行使行政职能,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费自收自支,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无保障。国家在教育、养老、医疗、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很多惠农政策代管村无法同等享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意见,科学评估改革前干部职工的诉求,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改革后发展和稳定前景,一村一策,配套制定国有林场改革细化方案。多次召开国有林场改革推进会,统一改革思想,凝聚改革合力,明确工作专班,分部门、分乡镇、分村研究林场改革推进工作。
统筹谋划  督促落实
    改革共识形成,“路线图”绘就,“时间表”排出,县委、县政府组织专班,逐场逐村现场督战办公。一是基础保障,惠民生。交通、水务、供电、通讯等部门安排专班,核查国有林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给予定向扶持,迅速改善林场所带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改革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二是经费保障,保成效。县财政对林场所带村实行改革过渡经费补贴,500人以下村每村5万元,500人以上村每村10万元,一定三年不变。同时,给予涉改乡镇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专项经费3万元。改革三年过渡期内,每村安排一名林场职工驻村,接受乡镇管理,负责驻村精准扶贫、社会稳定等工作。三是建制保障,护稳定。全县国有林场改革“整体试点、同步推进”,所带村一次性移交当地乡镇,不撤不并,保持村建制、村干部“两个不变”,并将村干部待遇纳入乡镇全额预算。四是纪律保障,促履职。让党员干部充分认清改革对破解国有林场发展困境的必要性,带头讲政治、顾大局,服从组织安排,确保政令畅通、思想不乱、工作有序;冻结人事关系,健全资产清查登记、处置和财务清算制度,确保了国有林场无违规进人和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革故鼎新  共享成果
    房县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县直相关部门及涉改乡镇全力配合下,按时按要求基本完成了国有林场改革各项工作。一是改革“红利”惠民生。让涉改村回归乡镇,涉改群众将享受同等国家惠农政策,在教育、养老、医疗、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同步享受统一待遇,更好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改革红利。二是林场职能定位清晰化。定性、定编、定岗。将5个国有林场定性成为公益II类事业单位,定编85人,职工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林场职工全部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三是森林资源管护更严格。国有林场改革坚持了“两保”目标不动摇,保护好了生态,保障好了民生,促进了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林区民生持续改善;推进了“两转”创新,转变了生态增长方式,建立了长效机制,转变了国有林场监管模式,把该管的管起来,该放的放下去;坚定推进了“一剥离”,将国有林场的社会管理职能移交涉改乡镇。改革后林场职工平均管护国有公益林1500亩,专心聚焦育林、兴林、护林,抓好生态建设,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相信房县国有林场改革将使涉改群众走向辉煌的明天!(徐永光)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