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2月27日讯:有丹江口市教育局主办、丹江口市实验中学承办的“2016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道德讲堂”在该市市委党校举办。
该校丹江口三星级教师陈春菊,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她以“四学五法”模板,探索出“物理分组激励教学法”。她把学生按照成绩优中差分配,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 “头衔”,如小老师、小组长、小教员、记分员、考评员、监督员等,每个小组设有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积极之星、作业之星、纪律之星、勤学之星、团结之星等,以此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陈春菊实行“台账式”管理,把每个学生每节课在独学、互学、讨论、回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计入“个人学习台账”,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一目了然”。“台账式”管理课堂,让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信心倍增。陈春菊在学校组织的“导学案达标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她曾多次代表学校到其它学校交流,多次在教育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她奉献教育的事迹刊登在《十堰日报》和《大家教育周刊》上。去年,她荣获“丹江口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课例《第二节声音的特征》被评为湖北省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级“优课”。
教师张利秀,立足教坛“秀”出美丽人生。她25年如一日,扎根教育、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该市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张利秀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女孩叫姚玉娥。她学习努力,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张老师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 语言表达能力很好时,就在每节课中,积极引导她主动在小组学习中发言。渐渐地,历史课上的自主学习环节,她已经能够主动、大胆地走上台来,代表本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张利秀的细心关爱就像溪流般的柔美,班级的“小丑鸭”变成了“白天鹅”。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任教25年来,张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她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她所担任的教学班在全校中总是 名列前茅。
十堰市优秀教师张永新,从教多年来,张永新同志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给他的每一项工作。他妻子在乡镇上班,女儿在初中。张永新多年来一直代毕业班思想品德课,早上他把饭做好,喊女儿起床吃饭,他顾不上照顾女儿就赶紧到学校去上自习。他女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
“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的风范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榜样。张永新就是如此向学生亲身诠释着这句话。他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强化作为教师的德育主体示范教育的角色意识。对于这些所谓的“差生”,张永新认为首要的不是补“学习”而是补“信心”。只有有了自信心,有了积极性,没有方法也可自找方法。
他经常利用周末,进行家访,与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家长私下沟通,了解学生家庭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他的鼓励帮助下,像周杰同学,就重拾了学习的信心,从一个成绩下滑严重的学困生一跃成为稳稳能够考入二中的学优生。
张永新始终以“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为行为准则,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有益的活动,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用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
丹江口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申有成,担任七(1)班班主任,他拼命学习着、尝试着。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他了解到了家长的想法,秉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理念,他尽量多的夸奖孩子,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让平时因为调皮而甚少受到表扬的孩子也有奖励。同时,他还学会了从家长、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尽量把班主任工作做到细致入微。
他坚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操行负责。对于学困生的课后补习,他坚持认为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家长们总是对他说“麻烦你多费心了”这样的话。他时常想,若是孩子们都很优秀,那还需要我们教师干什么。教师的职责就是使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这其中是需要引导和付出的。所以面对学困生,他总是想尽办法让他们进步。作为老教师,他一直在不停地学习,始终为学生着想,勤勤恳恳地干好本职工作,教学业绩突出,是同事和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王守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