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2月7日讯(袁源、胡继南):新春佳节,饮茶话道茶。笔者采访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专家袁正洪获悉,武当道茶文化挖整研究进入新水平。
袁正洪从1996年至2003年春,一直把武当道茶作为课题研究,先后挖整武当道茶相关资科近百万字,拍摄照片10万多张,拍摄武当道茶录像资料100多盘,撰写《浅谈武当道茶历史渊源与养生》、《武当道茶文化成鄂西生态旅游圈新亮点》、《武当山发现天然野生古茶树对研究我国茶资源分布具有重要价值》、《仙山武当道茶香》等文章。文中明确提出并认定“武当道茶” 为我国四大特色名茶之一,即“西湖龙井,武夷岩茶,武当道茶,寺院禅茶”。先后被新华社、人日报社、香港大公报等媒体纷纷登载,武当道茶响誉国内外,引起国家和省市有关专家高度关注和评价。
2008年8月20日,袁正洪到北京参加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组织召开的“武当针井、武当银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会上袁正洪汇报了从十个方面应叫武当道茶品牌的建言。到会的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科院等专家经认真审查和讨论,一致意见:“建议以‘武当道茶’名称进行申报,要求进一步明确武当道茶的含义,武当针井和武当银剑等产品作为武当道茶品牌名称的系列产品。”
2008年9月,袁正洪和武当山八仙观茶场毛雅鑫赶制《武当道茶传统炒制技术和表演艺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材料及配套的电视专题片。2009年2月,经专家评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在省市领导、省市农业部门和一些茶叶专家的高度重视下,2009年7月初,湖北省农业厅与十堰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加快十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合作协议,统一打造“武当道茶”品牌,做强做大十堰茶叶产业, 2009年8月上旬,武当道茶被评为全省十大文化名茶。2009年9月3日,成立湖北茶叶产业首个全省性的行业协会——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强有力地推动了武当道茶产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4月17日,十堰市委、市政府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了“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武当道茶品牌推介暨新闻发布会”。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经贸委、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等有关部办委局的领导和茶学专家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会上,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湖北省茶叶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武当道茶进行了品质鉴评,并对武当道茶文化的内涵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秦巴武当山区是中国茶树原产地和中国道茶重要发祥地之一,武当道茶生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融道教文化、茶文化与养生文化于一体。武当道茶 ‘ 形美、香高、味醇 ’,产品品质特色鲜明,武当道茶养身、养心、养性,道茶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在省市领导和一些茶叶专家的高度重视下,通过省农业厅、十堰市农业局和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强有力的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十堰武当道茶品牌的打造。
2014年6月,农业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武当道茶"中国第一文化名茶"称号。2014年12月12日,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中央电视台首次向全球独家发布。此次发布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几家单位共同作为发布主体,联合发布评价信息。此发布分为5大类:制造业、服务业、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自主创新品牌发布。农产品方面,湖北省十堰市武当道茶以40.65亿的品牌价值和833.33的品牌强度进入全国农产品前三强,位居农产品第三位,居茶叶品牌之首。
2015年6月29日,从国家商标局传来喜讯,十堰市“武当道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国家级的“金字招牌”。
袁正洪于1996年以来在13年挖整研究并建言推崇武当道茶知名品牌取的基础上,近5年来进一步深入挖整研究武当道茶,挖整研究了《武当道茶溯源歌》、《武当道茶溯源十解》、《武当道茶养生歌》、《神农茶歌》、《武当贡品骞林茶歌》及流传在民间的多首《采茶歌》等10多万字的宝贵资料,是珍贵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袁正洪撰写了《武当道茶溯源歌》:“茶之为药,发乎神农,遍尝百草,一日中毒,七十二次,得荼解之;茶之为饮,武王伐纣,始建西周,实得巴蜀,茶蜜纳贡;茶之为歌,诗经七首,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茶之为礼,始出春秋,老子函谷,尹喜迎之,礼节献茗;茶之为市,然出秦汉,王褒僮约,武阳买荼;古代为荼,汉唐称茶;陆羽茶经,响誉华夏;茶树产地,源于中国;荆山巴峡,川东巫山,云贵高原;武当秦岭,鄂渝川陕,茶树千年;茶之品质,时节之分,地域之异,黄黑绿红,工艺不同;特色名茶,西湖龙井,武夷岩茶,武当道茶,寺院禅茶;武当道人,崇尚自然,茶似道意,修性养生,消食祛病,静心提神,清心明目,益寿强身……”新的一年,努力将武当道茶文化挖整研究进入新的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