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4月29日讯:四年前,当代大明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各新闻媒体报道以后,全县掀起了学习代大明精神的热潮,因为知道我在尹吉甫镇工作,经常有人问我,代大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明知自己身患癌症,却顽强的同病魔抗争,坚守工作岗位,经常一边打吊瓶一边用电话处理村上的事情,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被村民称作“吊瓶支书”; 他,在查出患食道癌的第三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在他登上十堰市“最美村官”的领奖台时,主持人问他:“你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的回答是:“让全村村民喝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是我今年最大的心愿”,现场引起了市委书记周霁同志的高度重视,随后市水务局拨出专项资金为沈家湾村解决了安全饮水,隧了他的心愿。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靠白蛋白维持生命的最后几天里,还在念叨着村里原五组的村级公路滑坡后应该怎么补修效果最好,一组赵吉宏家的土墙房子已成危房,遇雨雪天气要提醒他家提高警惕,一定要纳入2016年第一批扶贫搬迁对象。 他,在临终前还在嘱咐家人,他死后治病欠下的债务由儿女打工偿还,不要给组织找麻烦。 他,在病逝后的那天夜里,镇上的一位干部在参加完吊唁活动以后,连夜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下辈子还做朋友》,在人生的长河中,交往和熟知的人何止上千,但我们不妨冥思夜想,真正能喊出“下辈子还做朋友的”又有几人? 他,就是房县尹吉甫镇沈家湾村原党支部书记代大明。 那么,代大明到底为为群众干了哪些实事呢? 1959年10月出生的代大明,自从1985年任村干部以来,一干就是三十年,三十年间,他不知为村民办了多少件好事实事。远的不说,就说说近几年他为村里干的几件实事。 2011年,为解决沈家湾村通讯难的问题,代大明经过一个多月的奔走,终于感动和说服了中国移动房县分公司投资130多万元在村上建移动通讯机站。并在他的带领下,村民奋战5个多月,终于在该村的制高点上建起了移动通讯基站,基本解决了该村手机信号因大山阻隔,时断时续,极不稳定的状况,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由于基站建在山顶上,好长一段距离不通公路,原材料全靠人力肩挑背驼扛上山顶。其实当时的代大明已经出现了病痛的状况,胃部已经开始持续疼痛,经常靠胃药和止痛药缓解病痛,他不仅忍着疼痛自己带头向山顶搬运钢梁、水泥等原材料,还动员在外打工回家探望他的儿子一起搬,儿子拿他没有办法,只好陪他一起干。 2012年,为沈家湾村原四组硬化灌溉水渠800米,使该组的二十多亩以前“望天收”的水田灌溉得到了保障。这时,他已经病的很厉害了,还在忍着疼痛带领村民硬化水渠,痛的实在受不了了,就在镇卫生院打吊瓶,打止痛针,打完后把针一拔照常上工地,和村民一起搬水泥,运沙子。村民看了实在不忍心,劝他去大医院检查,他说:“等把渠修好了再去,渠没弄好我不放心”。等把渠修完后去十堰市太和医院一检查,食道癌晚期。 2013年,也就是在检查出食道癌晚期的第二年,他积极向上争取公路硬化指标3.8公里。他拖着清瘦、疲惫的身躯坚守工地,严把质量关。村民实在看不下去了,劝他回家休息,他说:“我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要用秒计算了,可是村里还有很多事没有做,活着一天,我就要做一天的事,只要能让村民少走些泥巴路,早日告别晴天走路一脚灰,下雨走路一腿泥的日子,我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 2014年,终于争取到了安全饮水项目,这个时候代大明已被医院几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但是他一想着今年就能让村民用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整个人又精神焕发起来。他又是协助市、县水务部门找水源,又是带领村民投身项目建设。就连购买水表、龙头、闸阀的这样的小事,他都一样没落下。当年年底,沈家湾村共新建蓄水池4口,维修蓄水池2口,总蓄水量达上百个立方,共铺设自来水管道一万一千多米,全村197户,773人喝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2015年,病魔正在一点点的吞噬着他的身体,由病前体重一百五十多斤重的乡村壮汉瘦得还剩九十多斤,他的身体已极度的虚弱,有时连喝水吞咽都困难,6次化疗,30多次放疗,头发几乎全部掉光,他带顶帽子,拄着木棍,在精准扶贫的“大摸底、大排查、大走访”和活动中,挨户走访,宣传政策,整理资料,征询民意,民主评议,公示反馈,解难答疑,按照“八进八不进”和“五看五定”的要求,力求精准,在他的民情日记中,密密麻麻的记录着贫困户的贫困状况和脱贫规划,有人说:他是在和死神赛跑! 2015年11月29日,代大明同志带着对这小村庄的无限的依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终年56岁,山乡哀痛!我们不会忘记这个特殊的日子。 有人会问:在代大明2012年冬被检查出食道癌晚期后,医生说他的生命可能只会延续三个月,因为当时癌细胞已经侵蚀到了他的全部内脏器官,而他却奇迹般的活了三年,连他的主治医生都感到惊叹。他立足基层、扎根山村,无私奉献几十载,甚至在生命即将到达终点,忍受着病痛的巨大折磨的这一千多个日子里,他依然还在田间地头走访群众、走村串户地调解纠纷,甚至坚守在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的工地指导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心系百姓,放不下那些还未完成的村务事,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细细想来,这也不难回答,这其实是源于他对哺育他的这片故土的热爱,源于他对乡亲们的深情,源于他对“三农”工作的执着,源于他一个山里汉子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源于他一个农村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人生追求。 2013年“感动房县十大新闻人物”给代大明同志的颁奖词这样写道:手举吊瓶,心怀百姓。生死边缘,无需彷徨。生,要撑起一片天;死,要留下一片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代大明是个平凡的人,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短暂而平凡的人生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青山依在,奉献永恒,敬业守责,爱在深山! 当前,在全县上下火如荼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决战中,代大明精神如同这大山深处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奋勇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