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武当野生茶太和茶树
十堰网5月19日讯(袁源):近日,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暨生态文化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袁正洪,先后深入到武当山东南的主簿垭山、武当山南丹江口市盐池河镇黄草坡村与武当山南古神道紧连的房县万峪河乡小坪村等地的登云山簏、摩天岭等地,考察发现武当口村、黄草坡村、小坪村等5个村有多处成片的古太和茶树群落千余亩,盛产的野生茶俗称太和茶,古负盛名。
野生太和茶香太和茶树茶芽
武当山, 亦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山。当地以武当山又名太和山, 将武当山地域野生茶俗称太和茶。袁正洪与镇村干部经走访当地老茶农、老药农,将发现的古太和茶树枝叶与《湖北植物志》、《竹溪植物志》等图谱进行比较辨认,一目了然找到了当地俗称古太和茶树的学名。
成蔸生长的苦太和茶树
这次考察发现的古太和茶树有2个品种,一种茶树当地俗称苦太和茶树,《湖北植物志》、《竹溪植物志》图谱上植物学名叫翅柃,亦名太和茶,野茶树,老英茶,系山茶科,柃木属,主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4m;叶革质,椭圆叶长3-8cm,宽1.5-3cm;花期9-11月,果期11至3月;果实圆球形, 直经3-4mm,成熟中黑色等。一种茶树当地俗称香太和茶树,亦名太和白花茶树。《湖北植物志》、《竹溪植物志》图谱上植物学名叫尖连蕊茶,系山茶科,山茶属,主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m;叶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叶长3-9cm,宽1-2.5cm;花1-2朵顶生或腋生,白色, 有郁香, 直径3-4cm, 花期11-3月,果期8至11月;蒴果圆球形, 直经1-1.5cm,种子淡褐黑色等。
考察黄草坡生长的苦太和茶树
据盐池河镇黄草坡村84岁的高正秀老奶奶说,小时候我家里比较富裕, 我读过私熟,,会采制太和茶,当地的太和茶有2种, 一种是开小花的苦太和茶树,春天采树枝的叶芽后, 用蒸笼将茶叶轻蒸后,用白纱布包后用擀杖擀几下压扁成形, 再烘干或晾干后成茶,用棉纸包好储藏。苦太和茶泡茶头道茶苦,但清火消炎, 越喝味道逐渐甘醇。一种是开白花的香太和茶树,制法同样。香太和茶,芳香扑鼻, 泡茶喝提神兴奋。我们当地人将这两种茶统称太和茶,也称苦太和茶、香太和茶,当地山民喜欢喝太和茶。因每年春天只有十天左右能采太和茶,故太和茶比较珍贵 ,武当山庙观有向真武祖师敬茶习俗,当地许多百姓用太和茶敬真武祖师。盐池河地域古称武当山官山地盘的储粮仓库,过去山里有的户以茶代交粮。有的租富人地种的农户还以茶代粮交租。有的走亲访友或年节串亲以太和茶为礼物相赠。据武当山紫霄村八旬老药农曾怀生说, 我的母亲会采制太和茶,我随母学会了采制太和茶。太和茶有2种树,一种是白花茶,香气比较浓。一种是苦茶树,茶叶味道较苦涩,但清火消炎。武当道人不仅以饮太和茶,清心明目,修生养性,而且以太和茶馈增客人,相传古代太和茶是朝廷贡茶,太和茶也成了来武当朝山香客慕名选购的武当特产,这使得武当山区农人采制出售太和茶,成为仙山古神道市场的特色佳品。
84岁高正秀老奶奶正在看植物志上的太和茶树图谱
武当口村党支部书记谢华山,是老茶农,他引袁正洪考察了主簿峰的一块面积十余亩的山坡上的苦太和茶树, 他希望能引起农林部门重视, 保护太和茶资源, 发展太和茶园,使太和名茶恢复生机。
黄草坡村执着探寻古太和茶的山民汪承武引袁正洪和盐池河镇镇长何飞、副镇长余丹看了住家附近山坡上的几十亩面积的天然野生香太和茶树和苦太和茶树,茶树一蔸一蔸的,成片生长在浓荫的岩石山坡间,有一蔸香太和茶树,经测量这蔸香太和茶树根部围径62cm长,树高约4m。有一蔸苦太和茶树,经测量这蔸香太和茶树根部围径56cm长,树高约3m。汪承武说, 他经过5年多的探寻,盐池河镇的黄草坡、七星河村、吴家河村等地约有500多亩野生太和茶树,盼望保护资源, 发展太和茶,使其成为产业扶贫的武当名特茶园。
武当口村村党支部书记老茶农谢华山正在侧量苦太和茶树
房县万峪河乡小坪村主任邓青忠、村文书汪祖海告诉袁正洪说,小坪村的登云山地域的吴家大坡、彭家沟、南瓜河、七里沟等地约有600多亩野生太和茶树,过去村里许多农户会采制太和茶,传统制茶技艺独特,采制的太和茶到紧邻的武当山出售,被道观收购或被香客作为武当山特产购买。
野生太和茶树是否是武当山古代芳骞树(亦称骞林树、骞林茶)呢?袁正洪结合实地考察的太和茶树、太和茶产品,参照《中国植物志》、明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等史籍和有关资料考研认为,所考察的2个品种的野生太和茶树植物学名分别是翅柃和尖连蕊茶。至于有的说是否是武当山古芳骞树、骞林茶,宋元时代马端临著作的《文献通考》记载:“太和山出骞林茶,初泡极苦涩,至三四次泡,清香特异,以为茶宝。”明代太常寺丞、武当上清派第五十三代宗师任自垣著《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记载:“芳骞树,叶青而秀,木大而高,根株皆自然藤萝交裏之势,与画者无比。武当有二,大顶与五龙接待庵涧滨”、“山肴野蔌松菌笋脯橙汤术煎芎茶密酒栗饭橡糕自有得处至如……”“骞林应祥”等。但查《中国植物志》、《湖北植物志》、《竹溪植物志》没有芳骞树、骞林树,以及武当山有关史书没有芳骞树的图谱记载,故没有图谱进行比较辨认,尚不能将考察的武当太和茶树随意叫芳骞树,也不能将武当俗名太和茶的翅柃树和尖连蕊茶树叫芳骞树(骞林树),武当芳骞树、骞林茶有待考察和研究。
古太和茶的发现为研究武当道茶文化、武当山森林植被、武当天然药港资源及我国茶资源分布具有重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