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成功治疗一位惊恐障碍患者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0日5:36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5月20日讯:一天下午,一位男子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女子,在家属的陪伴下,神色忧虑地走进了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刚进门,就听到女子吼道:“我的病没有人能查出来!”按照患者本人的自述,曾因气短、心  悸、全身乏力,胸部剧痛,严重头晕就诊于多个急救中心和普通诊室。有时突然发作,开始表现呼吸困难,继而发展为强烈的濒死感,症状持续15-20分钟。当艾春启主任重点询问上述时症状时,女子暴怒,说:“所有检查我都做了,都说我没问题。他们说我想得太多,可我真的觉得自己有问题呀!”患者抱怨自己没有办法带自己的小孙子、做家务,现在四肢无力,紧张的无法站立起来,特别担心这些症状突然发作,也不知道下次什么时间发作。“我想你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糟透了,只能等待它的发生,但又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作,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患者第一次发作是在一年半前,她正在坐着看儿媳逗小孙子玩,突然间感觉到房间在旋转,把头放在两腿的膝盖之间,仍未缓解。有一种“将要发疯”的感觉,令她十分恐惧。当时因怕儿媳妇误解,试图保持平静,但不能自控,开始故意讲话,借口离开了房间,症状持续10分钟后好转。“当时我在意了这种感受,并担心下一次发作。”此后1年多的时间里,每周平均发作一次,有时是由于心急发作,有时无任何原因突然发作。为了排除躯体疾病,患者辗转各地做了许多全面检查和治疗,花去了大笔费用。但是6个月过去了仍未见好转,医生建议她到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看看。起初犹豫不决,怕影响个人及家人的名誉。为了求医她消耗了其他所有资源,加上症状频繁发作,家务劳作能力明显下降,决定来心理卫生中心。说到这里,患者双手抱着脑袋,大声吼道:“我觉得自己快要疯了。”
 
    经询问,患者既往无同类疾病史,否认有明显的躯体疾病,没有毒品等物质滥用史。在详细的体格检查、常规及MRI辅检、细致的心理状况评估的基础上,确诊为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针对患者个体情况,采用心理多功能减压技术、心理CBT疗法和小剂量的SSRI类药物治疗,二诊的时候只是丈夫陪同步入诊室,第三次患者自己独自来诊,大步流星,还没进门,就大声对艾主任说:“您治好了我,救了我们全家呀!”
 
    十堰市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艾春启介绍说,惊恐障碍是一类常见的焦虑性障碍,通常患者首次就诊于急诊科或内科。常见症状包括:心悸、心动过速、出汗、震颤、气短或窒息感、胸闷、胸痛、恶心、腹痛、眩晕、步态不稳、昏厥、非真实感和人格解体、害怕失控、害怕死亡、感觉异常、忽冷忽热。患者常常从上述症状中预期灾难性后果。症状大发作大约10分钟达高峰,清醒及睡眠时均可发作。发病的风险因素为青少年晚期、30岁左右是惊恐障碍发病高峰,女性是男的2倍;另外受教育程度低、早年父母双亡、身体或性受虐待、丧偶、离异、城市生活等都是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60%-90%的病例首次发病与亲人分离或死亡、人际关系问题、工作压力大有关。惊恐障碍在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中居第5位,致残率与重性抑郁症相当。根据流行学资料显示,终身患病率为1.5%-2.5%。由于害怕发作时失控或其他后果,患者回避火车、公共汽车、礼堂等公共场所。在惊恐障碍中伴有对公共或对开放场所的病理性恐惧是相当常见的,社区发生率为33%-50%,临床患者中为75%。
 
    艾主任指出,这类患者最显著的症状学特征是患者对发作症状所持有的态度,在惊恐障碍患者中,对心理学重要性缺乏认知是相当普遍的,尤其是家庭成员对心理学的怀疑态度。当患者似乎意识到他的症状存在一些心理学成分时,消沉和疑虑妨碍了患者的正常生存质量。患者家庭成员和患者对身体症状的评价促使其接受一个全面的医学检查。当病程不长时,医生诊断为类似于惊恐障碍,患者往往不会听从医生的建议。采用领会、同情或教育的方式,可减少这个患者体验惊恐症状的困扰。在心理卫生中心,患者可获得关于心理医学、遗传学的和心理机制方面的解释,这样一种对心理学知识了解过程,可使患者战胜“消沉、软弱”的情绪并使其减轻会把更多症状传递给家人的担心,从而使患者感觉从肩上卸下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心理卫生中心引进了先进的智能身心减压舱,可以为大家提供更优质的减压方案。(钟泽宇)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