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6月13日讯:郧西县民俗民间文化挖整研究知名人士、一直坚持田野采风热心新闻宣传报道的退休干部徐道友,采访了郧西县香口乡八亩地新山歌,农民欣喜歌唱《精准扶贫新变化》。
亮洒洒的新居住进来,
贫困户心里乐开怀;
黄牛山羊养起来,
幸福山歌唱起来……
电灯闪亮,舞曲响起,吃过晚饭的八亩地村老少爷们和年轻妇女来到村委会小广场翩翩起舞,被誉为农民歌手的余正贵手舞足蹈唱起来。
八亩地村位于香口东南部,距香口乡政府仅有两公里,东承土门镇干沟村,西接下香口村,南临黄竹扒村,北与老龙庙村为邻,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84户1723人,劳动力1182人,村域版图面积10.2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70米,耕地面积1360亩。(其中水田面积331亩,平地570亩,坡地459亩)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364人。一条惠河穿境而过。
昔日山地土层薄,
光棍汉的眼泪多,
啥时才有好日子过,
致富的种子洒满坡,
……
“忆过去,看现在,八亩地变化快,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
说起村里的巨大变化,歌手余正贵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唱进歌里。2014年冬,精准扶贫攻坚战在全县打响,八亩地村作为县种子管理局扶贫帮困联系点,局长张厚鹏带领工作人员进驻该村。他们的工作任务具体而艰巨:
“双包”。种子管理局包八亩地村,种子管理局的4名干部包21户贫因户”;“双建”,种子管理局帮助建立村级基层组织,建立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双带”:培育市场主体,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大户带动小户发展;“双促”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然后分步骤实施。
他们进村入户,该贫问苦,了解村情民意。通过深入调查走访,了解到该村有光棍38个,为啥耍光棍,因为家里穷。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及贫困原因,千差万别,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住处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有的缺技术,缺资金……。一家一户贫困的原因摸清楚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门别类一家一户进行指导。说起村里近两三年的变化,村民最有发言权。87岁的村民付明哲掰手指如数家珍地说“种子管理局筹资10多万元,将迁走的原道西岭小学原350平方米校舍进行改造装修,把全村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的13户特困户搬迁入住。”
雪白的墙壁,整洁的灶台,宽敞的房间,近日搬进扶贫搬迁安置点的83岁高龄老人高理梅笑得一天到晚合不拢嘴,逢人便说“从此我从药罐掉进了蜜罐里,我睡着了笑醒了,前世辈子修来的好福气遇上党的好政策,是村上的好干部,种子管理局的干部,我才能享这样的福,住这么好的房子……”。
“沟沟岔岔几面坡、分分散散居住着、村民最盼饮用水、提起吃水泪成河”。这是八亩地村地形地貌和群众需求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种子管理局工作队和村党支部书记付诗康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上下争取,多方救援,从香口乡乡镇水厂引来自来水,解决四组160户460人饮水困难。
——连日来,挖土机声隆隆响,工人砌岸填坑忙,从洞子湾至道西岭2.5公里扶贫路硬化路面工程全面启动,种子管理局筹资10多万元,向交通局争取资金50万元,此工程正顺利推进。公路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命脉,修通后,运板粟,运牛羊,群众称这路为脱贫致富路。
——21户贫困户,每户扶持资金3000-4000元……。
——改造、修缮村两委办公用房,为富康石拱桥加1.2米高护栏200米。
“一桩桩,一件件,工作队的好处说不完;道是穷坑难得填,村民致富犯了难。”
“致富的路千万条,说到我家怎么找?困惑、徘徊加苦恼,党员干部把头挠。”
贫困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对于春种秋收,地理环境一般的八亩地来说也不例外。
八亩地村出铁矿石,6年前曾有老板用土方土法小打小闹10多天开采铁矿,因为整顿关闭小矿停了下来。当时的村民,因为村里出铁矿,致富的梦想再一次被点燃,但随着整顿关闭小矿,致富的火苗慢慢暗淡下来。
扶贫工作队不唯上,重实际。根据村情实际制定致富计划,即:“养好牛和羊,管好板粟园,多种经营齐发展,乡村旅游赚现钱。”八亩地承财蔬菜产业合作社,八亩地板粟经济合作社;八亩地惠民牧业合作社等对应市场富裕村民的专业合作社相应成立,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帮扶资金种子、化肥、农药,共计30万元。下一步就是利用八亩地的绿色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油菜、板粟、秦巴黄牛、马头山头产业,利用高速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向乡村旅游进军,一幅八亩地致富蓝图已绘就,干部群众干劲十足奔富路。在全面小康征程中奋力开拓新天地,实现富裕梦。
“种子局有个周建均,工作起来爱拼命。不料突发冠心病,半途折返心不平。”
6月4日,种子管理局干部周建均和村书记付诗康爬山涉水往贫困户家里赶,走到惠河边冠心病突然发了嘴脸乌青的,他本人还想坚持工作。当时,种子管理局工作队和村干部兵分三路进贫困户,张局长和村文书正在五组柯友发家检查指导脱贫工作。付诗康打来电话告知。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厚鹏特别关心爱护干部,立即安排车辆将他送往县医院急诊室抢救。途中病倒,坚持工作,周建均只是种子管理局一名普通干部,而他正是八亩地党员干部和种子管理局全体干部的一个缩影。在他们弹精竭 力,全力以赴的努力下,八亩地村发生巨变。
种子管理局结合实际,科学谋划真心帮扶,结出硕果。2015年底,八亩地传来喜讯,秦巴黄牛存栏50头,马头山羊800只,1500亩板粟喜获丰收,人平纯收入首次突破6000元大关。
“牵着牛,拉着羊,八亩地村民喜洋洋,
赶着牛羊奔小康,幸福生活万年长。”
夜幕降临,跳舞唱歌累了的人们,渐渐散去,然而,歌手余正贵的山歌余音久久在村民心中萦绕。
(徐道友 手机:13797819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