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武当山消防救援站侧记
特约记者汪枫、通讯员张万吉报道
在武当山景区有着这么一支队伍,他们用铁汉般的坚毅和春风般的柔情,执着地坚守着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风景区这座仙山。不知道有多少个春秋,他们从未离开武当山半步,忠诚地守护着这座山;更不知道在旅游高峰期有多少个日夜,他们在各个景点巡逻查找隐患。他们,就是湖北省首个进驻景区的消防官兵。自2010年12月成立武当山消防救援站以来,该救援站创下了景区“零火灾”、防火检查“零漏洞”,执勤安保“零误差”的记录,他们用属于自己的“那一抹橙黄”给大家带来了温暖和安全。
枕戈待旦,他们是游客的”守护天使”
武当山消防救援站常年驻扎消防官兵10名,实行周轮换制度。救援站承担着以防火巡查、景区内建筑、森林火灾初期扑救、登山探险活动中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游客遇险紧急救护、高空索道救援、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救援以及交通事故救援等繁重的执勤保卫任务。武当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邃的道家文化,吸引着无数的海内外游客和香客,同时还肩负着重要政务接待活动的勤务保障工作,这对于武当山救援站的消防官兵来说尤为重要。每逢黄金周和节假日期间,救援站都会从武当山消防大队抽调消防人员在各景点值勤。当大家还沉浸在节日的睡梦中时,消防救援站的官兵们早上5点就已经来到各景区执勤点,有时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腾不出来,但救援站执勤的官兵毫无怨言,用他们挺拔的身姿保卫着一方群众和游客的安全。2013年腊月武当山突降暴雪,大雪封山,消防站水管因气温太低上冻结冰,所有车辆又无法上山送去水和物资,战士们没水吃,整整一个星期就用积雪做饭烧水,没青菜就吃干野菜。他们总是把微笑留给别人,辛酸留给自己。正因为有着这钢铁般的守护,才为武当山旅游风景区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严查隐患,他们是铁面的“执法卫士”
武当山上的古建筑大多采用的是木质材料,并且建筑物往往伴有大面积树。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覆盖区域广、扑救难度大的不利因素。因此,防火工作也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武当山消防救援站始终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多次联合武当山派出所、景区管理局、文物宗教局、道教协会等部门成立检查组,定期开展景区防火检查。并建立完善的古建筑消防安全档案,严查火灾隐患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其整改到位。目前景区已添置消防水缸75个、灭火器208个、水带280米、手台机动泵15个,更换不合格电气线路2000米 ,整治防火隔离带4万米,有力地推动了文物古建筑单位消防安全工作,为景区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防火墙”。
深夜救援 他们是无畏的“守护人”
武当山风景区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每年吸引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和驴友们前来登山探险。2015年10月6日晚,11名浙江台州籍驴友在武当山棒槌峰1100米处一座山峰上被困。武当山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第一时间快速反应,派出救援队伍、协调一切力量全力组织施救。因下雨天,山路崎岖湿滑,能见度极低,手机信号也不稳定,给救援官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全体参战官兵不畏艰险,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在黑山峭林中持续搜寻了17个小时,最终11名被困驴友全部成功营救,得到了特区两委领导及各大媒体的一致褒扬。
心系群众 他们是人民的“忠诚战士”
多年来,武当山救援站的全体官兵始终心怀乐于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意识,树立了人民的忠诚战士好形象。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十二个字深深地烙印在心上。不断延伸消防工作服务空间,倾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在节假日期间,他们分别在金顶、琼台、景区售票口设置“党员先锋岗”,为游客免费提供药品、饮用水、指路、发放旅游小指南等便民服务;在下雪天组织官兵在游客步行的要道值勤、景区公路、金顶上下的每一步台阶开展扫雪、防滑工作……
在武当山景区,无论何时何地,游客们总能看到景区内那一抹亮丽的橙黄。酷热夏日,他们穿着封闭的抢险救援服屹立在烈日之下;雪花飞舞,他们任雨雪一滴滴扑打在他们的脸颊;寒风凛冽,他们顶着刺骨的冷风把守在易出现事故的路段。他们,总是步履匆匆,从未细细欣赏过武当山的美景;但他们,却熟悉这座仙山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消火栓灭火器的位置。他们,就是武当山金顶下阳光洒落出的那抹亮丽橙黄,耀眼而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