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8月15日讯:8月11日,湖北省竹山县柳林乡财政所所长刘辉接到一陌生报喜电话:“我叫廖贤武,我儿子今天在北京已经康复出院了,你们的‘职责名片’为我解决了大问题,你们是共产党的好干部,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我真心感谢你们”。
乍一看,一名素不相识的农民、其子在北京住院、病治好后, 还给家乡财政所的负责人打电话报喜?这一连串的疑问,表面看来好象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他们有着必然联系。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柳林乡与著名的神农架大九湖相连,由于山大人稀,农民居分散,交通不便,全乡2900多户,11000多人却分布在480平方公里的沟沟岔岔里,境内还错落分布着10多座大大小小的水电站,乡 村内近半数农民长年在外打工,还有一部分人移民迁移到四川、上海、江苏、武汉等9个省(市),其中,绝大多数移民因故土难忘,户口没有仍然留在柳林,因此,这些外出务工和外迁人口,所涉及到的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地力补贴、农村低保等与民生息息相关政策的落实,都需要在原籍办理,而他们又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要办一点事非常困难,回一趟家或原籍而产生的费用相当的大,农民不堪承受。
针对这种情况,该乡财政所想为农民之所想,急为农民之所急,他们从2013年起,在全乡范围内推行“职责”名片制,一举化解了农民办事难的问题。
“职责”名片,就是把财政所的职能职责细化成60多小项,又将其分解到每个财政干部,形成责任清单,然后把这些职责范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电话等事项都印成“职责名片”。“职责名片”向所在地的人民群众“广而告之”,3年来,共向群众发放了10000多张“职责名片”,农民有了这张“明信片”,如果需要办事,只需打一个电话,九成以上的事都能实现“远程办公”,并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家住柳林屏峰村廖贤武,连续10年在内蒙古打工,对家乡已经有些陌生,7月中旬的一天,他的儿子突然患重病住院,按照规定住院需要提供缴纳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费票据和户口本,才能按新农合办理入院手续,而他今年的合作医疗基金是他请朋友代交的,给他缴费的朋友今年举家在福建打工,缴费收据放老家,没有办法,他准备请朋友从2000公里外的福建回到柳林去取收据,再把收据送到北京,又从北京返回福建,如果这样,时间要消耗7天以上,路上的费用少不了3000元,再加上7天的误工费,廖贤武要付给朋友6000元左右,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急得团团转。
当廖贤武感到无可奈何时,朋友告诉他说“我这有一张柳林乡财政所总预算会计李运萍的明信片,标明有联系方式,你打电话试试看,看能不能给你解决”。
“我从来都没有跟她打个交道,相互也不认识,她怎么会给一个从没见个面的人办好事呢”?廖贤武好像是在听“天书”一样的回答。
“你不知道啵,家乡财政所的干部作风真的很好,是有求必应”,经朋友这么一讲,廖贤武就半信半疑而又忐忑不安的拨通了李运萍的手机。
李运萍深夜11点50分了接到廖贤武的求助电话后,二话没说,就翻身下床到档案室去查找他今年新农合基金缴费收据存根,她从3000多份存根中,终于找到了廖贤武家的农村合作医疗缴费收据,这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为了不让老廖急,李运萍连夜电话告知了老廖,表明明天一早,就用快递过去。
本来事已到此为止,可廖贤武又请求李运萍帮忙解决户口本的事,按说不属于财政干部管理的范畴,完全可以一推了之,可李运萍没有这样作,她非常同情地说:“这件事儿我明天去给你办,万一办不好,你放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次日,李运萍来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向户籍民警讲明原因后,及时开出了廖贤武一家的户籍证明材料,李运萍圆满地完廖贤武交给的“任务”。
像廖贤武这样,今年前7个月,柳林乡财政所通过“职责名片”,办理并办结的民生事件已达88人(件),农民高兴地把“职责名片”比喻成为服务民生的“高速公路”。(郭迪福 范珉 李运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