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8月16日讯:张俊飞报道:在郧西县,提起知名药材杜仲,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河夹,以杜仲皮为主的药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风靡全国,引来了各地的药商,商人群众均赚了个盆丰钵满。由于多种因素,随着杜仲产业的垮塌,一切一去不返。而在这块土地上,借着精准扶贫的东风,一个产业户张德钦与他的绿花苑药材合作社崛起,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路的同时还要重振河夹药材的辉煌。
年近50的张德钦是河夹镇狮子沟村人,自小就在“全国四大杜仲基地”之一的黑山杜仲场玩耍,对于杜仲的育苗、栽培、修枝、剥皮、加工、销售整个流程耳濡目染,成年后也成了一名药材商,赚得了一定的利润。随着杜仲产业的垮塌,黄姜产业在郧西兴起,张德钦又转手做起了黄姜生意,并做得风生水起,一次生意不慎,亏损百万,血本无归。此后,张德钦又回头做起了杜仲生意,小打小闹,每年赚得温饱钱。
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狮子沟村被确定为郧西县重点贫困村,由县政协办包联。围绕着贫困户村脱贫出列和贫困户有稳定产业的目标,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多方走访、深入调研,根据本地群众的种养殖习惯,因户制宜、一户一策帮助群众制定了脱贫规划,动员群众发展种养业。在鼓励一家一户发展产业的同时,重点围绕大户做文章,鼓励大户成立合作社,以带动更多的人增收致富。
张德钦以一个多年药材种植者和经营者的身份进入了工作队的视野,但对于做产业带头人,张德钦有着很大的顾虑,资金、品种、合作社的经营问题都是拦路虎。在工作队多次上门做工作和帮忙分析后,尤其是带领群众致富这个重任,张德钦决定挑起产业带头人的重担,并以杜仲、连翘为主要产品,成立绿花苑药材产业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本为500万,有社员22人,围绕合作社发展产业的群众近百户,有产业基地2000亩。
绿花苑药材产业合作社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群众自有的杜仲基地,合作社对群众采摘的杜仲叶、杜仲花、杜仲皮进行保护价收购,初加工后进行销售;另一部分为连翘基地,合作社流转群众的抛荒地栽植连翘,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基地600亩,正在种苗栽植中,二期基地900亩,三年内建成。
目前,合作社杜仲产业的的年营业额近百万元,解决了百余户群众的增收问题。连翘基地预计3年见收,年产值可达200万元,至基地全部建成后,年产值达到500万元以上。在解决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将再次提升河夹药材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