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黄香祠堂何处寻忠孝名邦数房陵(图文)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8日10:14 文章编辑:耕夫
 
 
  1980年8月
 
 
    十堰网12月8日讯:“房县城小西关大渠巷子街口有一座建于明代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的“黄公祠”,祠的后院有座“汉黄孝子墓”,墓前立有石坊、石碑。黄香祠门前街旁十余步有一口相传汉代黄香为方便群众饮水修建的水井,当地俗称黄香井……”这是湖北人民广播电台1980年8月26日播发的笔者(袁正洪)在房县县委办工作时采访的新闻稿。《郧阳报》于1980年10月27日刊登了笔者采写的这篇稿件。当时拍下了“汉黄孝子墓”大石碑、“孝子坊”等珍贵照片,至今保存照片和剪辑的报纸。
    报道说:“据《房县志》和碑文,参照《后汉书》文苑列传:黄公者,名黄香,字文强,东汉初年人。他九岁死了母亲,对父亲非常孝敬。夏天天热,他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席扇凉;冬天天冷,又以自己的身子把父亲的席被捂暖,以孝敬父亲名扬天下。汉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做了尚书令,后来改任魏郡太守,被罢免后居家房县,死后葬于房县城西关。这就是后来《三字经》中讲到的‘香九龄,能温席’的典故。房县古城东门曾镶有‘忠孝名邦’、‘黄香故里’等碑刻,忠指周太师尹吉甫房陵人,精忠报国。《诗经》曰:‘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孝指汉黄孝子黄香,系全国二十四孝之一,房县西关二里有黄香祠,《祠堂记》云:‘文强公客终于房’。”
        报道说:“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本是我们民族的美德。后来,被演绎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忠孝节义封建纲常,用以维护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如今,黄香祠堂和墓址仅存有关他的身世的三块碑文石刻、牌坊石柱等物。城关居民每每以黄香孝敬父亲的事,指斥那些虐待父母、不孝敬老人的社会恶习。”
       1974年笔者开始注重收集房陵文化,1980年11月,笔者调《郧阳报》驻房县记者,更加注重采访收集房陵文化。当时笔者建议县文化馆请人用板车运到县文化馆保存,板车运费八角钱,但文化馆没有请人拉。2004年,笔者在挖整房县文化时,先后去小西关4次,都没找到“汉黄孝子墓”大石碑,最后访问到在一户农民的菜园地粪池中。笔者和原县委副书记吴开轩(退休)去看黄香墓碑,引起县文化馆重视,挖出后已断成两块,运到县文化馆保存,因放在一个空闲的小车库里, 时常有人参观,“汉黄孝子墓”大石碑又断成了好几块。
       笔者与房县几位文人,谈起文物保护,都希望“汉黄孝子墓”大石碑等文物石碑能早日修复,切实保护好。(袁正洪)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