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5月12日讯:今年以来,房县建立“六大机制”,不断提高救助供养水平,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保驾护航。
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了县长亲自挂帅的工作协调小组,定期研究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主要解决对象认定、住房紧缺、标准核定等难题,今年已召开专题协调会议2次。二是建立生活照管机制。由乡镇政府、村委会、监护人层层签订特困人员照管协议,明确责任义务,督促督导监护人妥善安排好特困人员日常生活事项,全县5033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实现照护监管“全覆盖”。三是建立互助帮扶机制。通过政府资助建房、民政补助生产生活资料、群众互帮互助照料等方式,建立分散特困人员“三助式”供养长远模式,实行轮流值班和早、中、晚“三巡查”制度,先后投入550万元解决了1376户特困人员日常供养照护难题。四是建立包保联系机制。结合精准扶贫,按照 “党政主要领导不少于3户,副科级干部不少于2户,一般干部不少于1户,每月入户不少于3次”的原则,全县4321名领导干部与5033名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实现了互联互帮。五是建立“五官”巡查机制。将“五官”巡村机制引入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中,按时入户察看生活物资储备及住房、取暖、用火、用电安全,妥善整改水源、线路、洪涝隐患43处,保障了特困供养人员生活生产安全。六是建立督查通报机制。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考核范围,按季度督办通报,对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问责追责。(何猛 薛琛 任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