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9月10日,考察大古茶树枯木逢春(王生华摄)
2008年12月5日,考察发现大古茶树长势树叶枯黄(袁野摄)
2008年12月5日,考察发现大古茶树长势(张先忠摄)
2008年12月5日,考察发现大古茶树长势根部受腐生蚂蚁(袁野摄)
2008年12月5日,考察发现大古茶树长势树叶枯黄(袁野摄)
2016年7月2日,考察大古茶树长势逐步恢复生机(袁野摄)
2016年7月2日,考察大古茶树长势逐步恢复生机(金勤摄)
2016年7月2日,考察大古茶树长势逐步恢复生机(袁野摄)
2016年7月2日,考察大古茶树长势逐步恢复生机(袁野摄)
2017年9月10日,考察大古茶树枯木逢春(谢登菊摄)
2017年9月10日,考察大古茶树枯木逢春(王生华摄)
2017年9月10日,考察大古茶树枯木逢春(陈吉炎摄)
十堰网9月12日讯(袁源、金勤):9月10日,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暨生态文化研究咨询中心主任袁正洪,十堰市养生协会副会长、湖北医药学院教授陈吉炎,房县神农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先忠,自2008年12月5日冒着皑皑大雪来到神农架北坡地域的房县桥上乡(2010年初更名为野人谷镇)千坪村发现频临死亡的千年古茶树,在市县镇领导及十堰市农业局、林业局、房县农林部门的重视保护下,近几年来大树逐渐恢复生机,尤其是这次观察千年古茶树真是枯木逢春。
2008年12月5日,袁正洪、陈吉炎、张先忠,冒着皑皑大雪,来到神农架北坡地域,穿过海拔1500多米的东蒿坪村,来到海拔1200多米的千家坪村,发现距农户院落50多米远的农户地埂上长有一株大古茶树,当时大树下部长满苔鲜,树叶枯黄。当地两位农民介绍,因树老根朽,树洞中聚集很多蚂蚁,因农民不懂技术,对根部树洞施农药太多,大古茶树频临死亡。
袁正洪、陈吉炎、张先忠,经测量这棵古茶树树高约 15米,胸径102厘米,围径242厘米,冠幅约10米。是鄂西北及神农架北坡地域最大的一棵古茶树。经用此树叶、果实查对«中国植物志»、«湖北植物志»图样,这棵大古茶树的植物学名叫翅柃。
据«中国植物志»介绍:“翅柃,习于生长,陝西南部,镇巴山中,安徽南部,黃山九华,湖北西部,宣恩、兴山、巴东、均县(现丹江口市)、武当等。”据«湖北植物志»介绍:“翅柃,乃山茶科,系翅柃属,常绿灌木,产房县、神农架、丹江口、武当山(“翅柃亦名太和茶树”)、 通山(名叫,野生茶树。)、兴山等地。”
2008年12月中旬,十堰市市委政研室正县级政策研究员、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向十堰市农业局局长沈康荣、副局长涂扬晟、林特科科长张岚汇报建议亟待加强对古茶树的保护,受到重视,引起市县领导及农业、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组织专家进行考察和采取措施对大古茶树进行保护,村委会也安排专人管护古茶树。
2016年7月2日,袁正洪冒着夏日炎热来到千家坪村观看这棵大古茶树,生长逐步恢复生机,树叶绿油油的,长势可喜。这次观察大古茶树呈现枯木逢春。对此,将三次考察这株千年古茶树照片予以对照刊出。
|